不丹國旗
旗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不丹國旗(宗喀語:ཧྥ་རན་ས་ཀྱི་དར་ཆ་,威利:hpha-ran-sa-kyi dar-cho)由一個紅色和黃色的三角形作背景,再加上一條白龍,龍象徵王室權威,背景的兩種顏色是表示了不丹以佛教為國教,龍身上的白色象徵了「忠誠和純潔的禮贊」,而龍旁邊的四顆白珠有威力和聖潔之意。

![]() | |
用途 | 國旗![]() |
---|---|
比例 | 2:3 |
啟用日期 | 1969年7月15日 |
形式 | 由右上至左下分成橙色與紅色的旗幟,中央為白龍。 |
設計者 | 馬攸木·瓊英·旺姆·多傑 |
設計
-
豎式國旗,比例2:1
-
現行國旗的變種;有不同風格的呈現龍
歷史
不丹歷史上曾出現三面不同的國旗,首面國旗開始使用的年份並不明,其背景色只有黃色,加上一條頭傾向左方的白龍,直到1949年,背景加上紅色,白龍的方向未有改變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