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岬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貂角(巴賽語:Ki-vanow-an;西班牙語:Santiago[1])乃臺灣本島海岸最東端一處遍佈岩石的岬角,位於台灣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尚離宜蘭縣頭城鎮石城里邊界將近5公里),為雪山山脈主脊往東北餘脈末端延伸入海的海岬地帶,也是當地熱門旅遊景點之一。
1626年5月5日,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船艦航抵臺灣東北角海域[4],準備進佔北台灣,西班牙人將此地原住民村落Caquiuanuan以基督教聖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聖雅各伯為名,西班牙語稱為「Santiago」(聖地牙哥),又有拼寫成「Santhiago; San Tiago; S. Tiago」;荷蘭文獻記此地為「St. Jago」,其舊稱為「Kiwannoan」(讀為ki-wan-noan)。[註 1][6]:7-8,註24相傳西班牙人於此建立聖地牙哥城堡,[來源請求]1630年西班牙道明會傳教士在此興建聖雅各伯教堂,後被台灣人以台語將其西語名字轉譯成「三貂角」,並將此名擴大使用到附近的海角一帶,三貂角因而成為現今地名,與今日富貴角同為源於歐洲語言之地名。清代早期文獻除了稱此地為「三貂」外,亦有台語同音寫為「山朝」、「三朝」等,於是有台語「三朝」訛傳作「三貂」的附會說法,在清代新竹仕紳林占梅(1821-1868)於咸豐4年(1854年)作《詠三貂嶺》並序中提到:「三貂,原名三朝;極言路險且長,非三朝不能越。日久,訛傳作「貂」。蓋是處皆峻巔崇山,地為臺灣發脈之始,淡、蘭分界之域。」[7]
1929年及1931年,日本船舶「撫順丸」及「華南丸」,先後於三貂角附近海域遭遇海難沉沒,台灣總督府因此於此地籌建燈塔,此燈塔今猶存,即「三貂角燈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