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八式野砲(日語:三八式野砲/さんはちしきやほう)是德國於1905年設計給日本帝國購買的野戰炮。時為明治天皇38年,故稱為三八式。 [2]
雖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火炮表現優勢[3][4],且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擁有製造中型或大口徑海軍艦炮的技術和工業基礎設施,但陸軍參謀本部還是向德國克虜伯尋求最新火炮設計。並購買了克虜伯7.5厘米1903型最初型號,日本稱之為三八式野砲,由大阪兵工廠生產超過2,000門[5]。
三八式野砲初代型號使用錐形間斷螺栓,單箱式尾梁,火炮仰角上限16°~30°。此外,沒有平衡器的耳軸安裝在炮管平衡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八式野砲基本上已經過時。在重新設計後三八式野砲後,相應地改進仰角、射程並將射速提高至每分鐘10~12發[6][7]。
三八式野砲後在當時是完全傳統的設計,在炮盾上配有乘員座椅和箱形尾梁。並有液壓彈簧後坐系統、間斷螺旋式後膛裝置和一個1/16英寸厚的炮盾[6]。
抗日戰爭之前,三八式野砲被廣泛修改。可向前固定,並添加了平衡器以補償炮口的重量。使用空心箱型尾梁,以削弱炮架鋼性為代價去換取將仰角達到43°。改良版被稱為「改進型三八式野砲」[5]。約生產400門。儘管用九十式野炮以取代設計,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兩種火炮數量仍然有限[1]。
儘管已經過時,三八式野砲在抗日戰爭、蘇日邊境戰爭和太平洋戰爭被大量使用[9]。
曾使用三八式野砲參加越南抗法戰爭。
1924年瀋陽兵工廠仿製「民十三式75×31野炮」,最大射程8250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