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假名「𛀁」與片假名「𛄡」是日語的假名之一,又稱為「や行え」,屬於や行え段。發音為單音節,IPA表示為/je̞/,羅馬字寫作ye。原發音與あ行「え」不同,但隨時代演變而發音趨同「え」。現代假名遣已不使用,由え代之。Unicode收錄該字於U+1B001。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b/Hiragana_E_01.svg/320px-Hiragana_E_01.svg.png)
![𛄡](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4/Katakana_obsolete_ye.svg/320px-Katakana_obsolete_ye.svg.png)
字源
日語 | 字源 |
---|---|
平假名「𛀁」 | 「江」的草書。 |
片假名「![]() |
由片假名イ和エ結合形成,「𛀁」的對應片假名原為「江」的右側偏旁,即「エ」,但因該字符現已用作え的片假名(原為丄),故另作字符以示區別。 |
歷史
橋本進吉通過對萬葉假名中上代特殊假名遣的研究發現,え的萬葉假名分為兩種。前者使用衣、依、愛、哀、埃等萬葉假名,用於
1873年(明治6年),在契沖假名遣的基礎上制定歷史假名遣,為當時小學教科書所採用,並在社會上普及。除此之外類似的例子還有「𛀆」(や行い)與「」(わ行う)。や行い與い、わ行う與う的區別在歷史上並未出現過,而是明治時代的造物,但や行え則確實在上古日語中出現過。
後來や行い、や行え、わ行う的書寫漸漸轉為い、え、う。[3]在1946年頒佈的現代假名遣中廢止停用。
上方圖片中:
- 左圖:左數第三行為平假名や行,自上而下第四個為平假名「𛀁」。
- 右圖:左數第三行為片假名や行,自上而下第四個為片假名「エ」;另可注意到あ行え當時片假名為「丄」。
文字
此時通行萬葉假名,也是平假名和片假名誕生的初期,這時是有 /e/ 和 /je/ 的區別存在,以下為萬頁假名區分兩者的表示法:[4]
- /e/
- 1字1音:愛、哀、埃、衣、依、榎、荏、得
- 2字1音:可愛
- /je/
- 延、曳、睿、叡、盈、要、縁、裔、兄、柄、枝、吉、江
平假名則有以下的區分方法:[5]
片假名則有以下的區分方法:[6]
約從天曆年間, /e/ 開始被 /je/ 同化,並且直到16世紀傳教士還是以「ye」標註 /e/ (如「
在江戸時代和明治時代之間,有人再次試圖將あ行え段(e)和や行え段(ye)的假名分開。不同的文獻中出現不同的字型,「」和「
」是其中兩個。
它們都是用於填補五十音圖的空缺或表示特殊發音的符號。在日常書寫中並不作區分。
- e
- ye
- 傳統假名
- 人工假名
這些用法在還沒普及前就消失了。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