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有誤導性

文中多次以『憤青』二字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憤青』,可能令讀者認為憤青僅存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議修改。當年今日 (留言) 2013年6月12日(三)06:12 (UTC)

我也覺得該條目過於偏頗,基本上將憤青與中國大陸的極端民族主義與網絡暴民劃為等號,並採取負面性的陳述,具有誤導性。憤青在中國大陸是否有固定群體有待商榷,而很多人對日本等發表攻擊性言論也是對部分哈日族與台獨分子及日本右翼在網絡上發表辱華言論的反擊,並不能簡單將這類人劃為憤青這個稱號。其實在大陸很多人激烈的批評政府,也會攻擊日本韓國等國家,卻也會積極參加社會運動。若將這類人劃為憤青,顯然與本條目所描述的憤青形象不符。而如五四運動中或是九一八事件後抵制日貨和抗議遊行的學生在某些程度上也被認為是憤青,但這些在本條目中沒有被提及。其實如果將極端民族主義劃為憤青的話,日本右翼,韓國,台灣等地的憤青比例並不比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少多少,在網絡上發表的攻擊性言論也許更多。2014年1月6日 (一) 03:16 (UTC)方程寬

證據呢?

「台灣人大多對中國大陸憤青也不存在好感,在網絡上發生筆戰等衝突情況時有所聞。由於在網絡上活躍以及能夠出國留學的中國人中、立場與中共官方相近甚至更激烈者比例較高、而這些人又更常發表意見,有些留學生其實不是憤青、其言行其實是被中共的僑務組織逼迫的,因此給台灣人「中國人憤青比例很高」的錯覺。」

證據的話,我建議閣下去看看台灣比較中立的報導,像是聯合報或是年代之類的,翻翻舊報導就知道出國的中國大陸人士的「特別言行」(特別是留學生)有很大程度是被迫的。舉例來說,前幾個禮拜才發生過一位中國留學生因為公開表示欣賞蔡英文,其頁面被刪除,並向國台辦解釋。我個人曾經在中國留學過,就連我都很清楚這些報導在中國大陸是不可能看到的,不過既然閣下有辦法上維基,那我想連上臺灣的媒體並不是什麼難事吧。A198878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20:52 (UTC)[回覆]

大陸早就能上維基了(06年開始),只是部分敏感條目訪問不了。 薰衣草毒藥 (留言) 2012年1月12日 (四) 01:52 (UTC)[回覆]
只是當訪問不了條目時,也沒有切換為https。--Gqqnb留言2013年5月17日 (五) 10:41 (UTC)[回覆]

著名憤青?

有哪些知名人士被認為是憤青?--Gqqnb留言2013年5月17日 (五) 11:15 (UTC)[回覆]


對對日態度詞條的疑問

「相信中日可能友好的人,可以說並不屬於憤青範疇。 同時,憤青也會針對喜歡日系文化的所謂「哈日族」。」 這個描述可能存在與現實不符的問題,本人建議刪除,因為尤其在中國反日情結很嚴重的時期,部分「哈日族」的言論也存在反日措辭,此外有些「哈日族」可能有「亞洲人中心主義」傾向,以及因為歷史緣故反俄和反美的心態。--AragornIII留言2014年7月3日 (五) 20:12 (UTC)[回覆]

憤青事件

個人認為應符合三要件。

1.缺乏知識性,同具民族主義情結的散集串聯關係。 2.相關政府或組織,漠視、默許,甚地暗地支持之。 3.憤怒青年情緒管理不佳,加之政府或組織集團長期的特殊文化薰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民族主義行銷策略與伊斯蘭極端組織宣傳之教義)

對比近年中國青年的憤青事件,常無疾而終。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激烈行為,似乎更應該受到重視。但畢竟文化圈不同,能加入重點事件以為盡力。112.104.92.109(留言) 2015年12月16日 (三) 21:17 (UTC) 六道

到處可見

在FB爬牆的自己網頁,甚至到別人的頁面洗版;在YouTube 所有有關政治議題和人物的留言板留言抨擊;也在Yahoo奇摩和各網絡媒體留言板上的激憤留言! Kuohsi chen留言2018年10月19日 (五) 10:06 (UTC)[回覆]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