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S J1228+1040 b是一顆圍繞白矮星 SDSS J1228+1040運行的太陽系外行星星子。它是在2019年使用發射線 Ca II變化發現的[2]

Quick Facts 發現, 發現日期 ...
SDSS J1228+1040 b
發現
發現日期2019[1]
計時法[1]
編號
其它名稱WD 1226+110 b,SDSS J122859.92+104033.0 b
軌道參數
半長軸0.73 ± 0.02 RJ[2]
離心率?
軌道週期123.4 ± 0.3 min[2]
物理特徵
平均半徑>72 km[3]
質量?
溫度1,800 K[1]
Close

與白矮星周圍的其它星子不同,行星SDSS J1228+1040 b需要高內強度和高密度才能不被潮汐破壞。研究人員計算出的密度為7.7 g / cm3< / sup>或更低。這個密度接近的密度,據推測,這顆星子是一顆較大天體的核心。這個較大的母體可能被白矮星剝離了地殼地幔,留下了核心。然後,這些地殼和地幔的物質形成現在在白矮星周圍被檢測到的岩屑盤[2]

起初,行星的大小估計在4到600公里之間,或者對於軌道離心率來說,在2到200公里之間[2],但較新的吸積模型表明,在完全昇華之前,最小半徑為72公里,壽命為1,500年[3]

白矮星SDSS J1228+1040被探測到有着金屬線的光譜,和紅外過量的一個岩屑盤包圍[3]。白矮星也顯示了發射線。雖然吸收線代表白矮星的大氣層已經被金屬污染了,但發射線被解釋為圓盤內昇華的金屬氣體。在SDSS J1228 + 1040的情況下,建議氣體是在行星表面昇華。在15年的觀測中,氣體成分也顯示出長期變化。這被解釋為假定為行星偏心軌道的進動。白矮星周圍的其他氣態盤顯示出類似的長期變化[2]

一項研究質疑行星的存在,並認為圓盤在廣義相對論和氣體壓力的力作用下先於行星。圓盤的這種離心率應該在200年內消散,這意味着圓盤一定是最近形成的[4]

相關條目

  • WD 1145+017:第一顆被發現有星子圍繞的白矮星。
  • WD 0145+234:星子被潮汐破壞的白矮星。
  • ZTF J0139+5245:星子有高離心率軌道的白矮星。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