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0吉位元乙太網路(英語:10 Gigabit Ethernet,縮寫為10GE、10GbE、10 GigE或10GE),也譯為10吉位乙太網路、萬兆乙太網路,一種乙太網路的傳輸標準,最初在2002年通過,成為 IEEE Std 802.3ae-2002。它規範了以 10 Gbit/s 的速率來傳輸的乙太網路,因為速率是十億位元乙太網路的十倍,因此得名。
多年來,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802.3工作群組已經發佈數個涉及到10GbE的標準。這些標準包括:802.3ae-2002(光纖 -SR, -LR, -ER 和 -LX4 PMDs),802.3ak-2004(-CX4 銅纜雙軸型InfiniBand電纜),802.3an-2006(10GBASE-T銅纜雙絞線),802.3ap-2007(銅纜背板 -KR 和 -KX4 PMD)和 802.3aq-2006(增強負載均衡的光纖 -LRM PMD)。802.3ae-2002和802.3ak-2004修訂被合併為 IEEE 802.3-2005。 IEEE802.3-2005 和其它修訂被合併為 IEEE Std 802.3-2008。
標準 | 年份 | 簡介 |
---|---|---|
802.3ae | 2002年[1] | 基於光纖的 10 Gbit/s 乙太網路LAN(10GBASE-SR, 10GBASE-LR, 10GBASE-ER, 10GBASE-LX4) 和 WAN (10GBASE-SW, 10GBASE-LW, 10GBASE-EW) |
802.3ak | 2004年 | 10GBASE-CX4,基於雙軸InfiniBand電纜的 10 Gbit/s 乙太網路 |
802.3-2005 | 2005年 | 合併先前的修訂 |
802.3an | 2006年 | 10GBASE-T,基於銅纜雙絞線的 10 Gbit/s 乙太網路 |
802.3ap | 2007年 | 背板乙太網路(1 Gbit/s 和 10 Gbit/s 的印刷電路板) |
802.3aq | 2006年 | 10GBASE-LRM,基於負載均衡的 10 Gbit/s 多模光纖乙太網路 |
802.3-2008 | 2008年 | 結合了 802.3an/ap/aq/as 的修訂,合併到 802.1AX |
802.3av | 2009年 | 10GBASE-PR,基於光纖的 10 Gbit/s 以EPON為實體層的乙太網路 |
802.3-2012 | 2012年 | 最新版本 |
為了支援不同的萬兆乙太網路實體層標準,很多介面包含一個標準的物理插座,可插入不同的PHY模組。實體層模組沒有正式的標準規範,而是由多源協定(MSAs)進行快速協商。萬兆乙太網路的多源協定包括XENPAK(及其相關的X2和XPAK),XFP和SFP+。選擇PHY模組時,設計人員需要考慮成本、跨越的距離、媒介類型、功耗和尺寸(外形)。只要插入物理模組的萬兆乙太網路光纖或銅線的埠類型是相同的(例如10GBASE-SR),一個單一點到點連結的兩端就可以有不同多源協定的可插拔物理模組(例如 XPAK 和 SFP+)。
XENPAK 是第一個符合多源協定的萬兆乙太網路小型裝置標準規範,是獨立於收發光訊號的大型封裝電路和光學元器件,具有較大的體積。 X2和XPAK後來競爭的標準與更小的外形尺寸。在市場上,X2 和 XPAK 沒有像 XENPAK 一樣成功。XFP是 X2 和 XPAK 的後繼者,擁有更小的封裝規模。
最新的模組標準是增強小封裝可插拔收發器,一般稱為SFP+,其基於小封裝可插拔收發器(SFP),由ANSI T11光纖通道小組開發的。比起XFP,SPF+ 的體積更小、功耗更低,SFP+ 已經成為萬兆乙太網路系統中最流行的可熱插拔光學收發器。SFP+ 模組只負責光訊號到電訊號的轉換,並沒有時鐘、數據恢復和主機信道均衡的功能。SFP+ 模組相容傳統的SFP模組,其外形完全一致,比 XFP 允許更高的埠密度,還能重複利用於現有24個或48個埠的19"刀片機架。
光模組通過一個XAUI,XFI或SFI介面連接到主機。XENPAK、X2 和 XPAK 模組使用 XAUI 連接到主機,XAUI(XGXS)採用四條數據通道,其定義在 IEEE 802.3 Clause 48 中;XFP 模組使用 XFI 介面、SFP+ 模組使用 SFI 介面,XFI 和 SFI 使用單條數據通道和64B/66B編碼傳輸,其定義在 IEEE 802.3 Clause 49 中。
SFP+ 模組可進一步分為兩種類型的主機介面:Linear 線性放大介面和 Limiting 包含限幅放大器介面。除非需要使用 10GBASE-LRM 提供的 Linear 介面,舊的光纖基礎設施應首選使用 Limiting 介面。
連接標準 | 俗稱 | 發佈日期 | 連接器 [2] | 媒介 | 媒體類型 | 波長 | 最大長度 | 簡介 |
---|---|---|---|---|---|---|---|---|
10GBASE-USR | 超短跨距 | 2011年開始出現 | X2/SFP+ | 光纖 | 串行多模 | 850nm | 100到150米 | 特定廠商,除了較低的效能和跨距,其它和 10GBASE-SR 相同[3] |
10GBASE-SR | 短跨距 | 2002年 | XENPAK/X2/XFP/SFP+ | 光纖 | 串行多模 | 850nm | 400米 | |
10GBASE-LR | 長跨距 | 2002年 | XENPAK/X2/XFP/SFP+ | 光纖 | 串行單模 | 1310nm | 10千米 | |
10GBASE-ER | 擴充跨距 | 2002年 | XENPAK/X2/XFP/SFP+ | 光纖 | 串行單模 | 1550nm | 40千米 | |
10GBASE-ZR | - | - | XENPAK/X2/XFP/SFP+ | 光纖 | 串行單模 | 1550nm | 80千米 | 不包括 IEEE 802.3ae |
10GBASE-LX4 | - | 2002年 | XENPAK/X2/SFP+ | 光纖 | WDM單模 WDM多模 |
1310nm | 300米(多模) 10千米(單模) |
昂貴且複雜, 已被 10GBASE-LRM 取代 |
10GBASE-LRM | 多模長跨距 | 2006年 | XENPAK/X2/SFP+ | 光纖 | 串行多模 | 1310nm | 220米 | |
10GBASE-CX4 | - | 2004年 | XENPAK/X2 | 銅纜 | 8股 InfiniBand 4X 雙軸銅纜[4] |
- | 15米 | 4通道,每條通道 3.125Gbit/s。較大的尺寸、笨重的電纜和比直連SFP+更加昂貴 |
直連SFP+ | DA 10GBASE-CR |
2006年 | SFP+ | 銅纜 | 2股雙絞線 | - | 15米 | 便宜、低延遲、低功耗 |
10GBASE-T | - | 2006年 | 8P8C | 銅纜 | CAT-6/CAT-6A/CAT-7 雙絞線 |
- | 55米(CAT-6) 100米(CAT-6A或CAT-7) |
可以重複利用現有的電纜,埠密度高,功率高 |
10GBASE-KX4 | 802.3ap | 2007年 | - | 銅纜 | PCB背板 | - | 1米 | |
10GBASE-KR | 802.3ap | 2007年 | - | 銅纜 | PCB背板 | - | 1米 | |
10GBASE-PR | 802.3av | 2009年 | - | 光纖 | 無源光網絡 | 1270nm 1577nm |
20千米 | 10G EPON |
光纖有兩種:單模光纖(SMF)和多模光纖(MMF)。單模光纖是一種設計用來傳送單一光束(模)的光纖,通常此光束內有多種波長的光;而在多模光纖中,光線有多個傳輸路徑產生差模延遲(DMD)。單模光纖用於長距離通訊,多模光纖則用於傳輸距離小於300米的通訊。單模光纖的芯比較窄(8.3μm),所以需要更精密的終端和連接,其優點是可傳輸的距離更遠。多模光纖的芯則比較寬(50μm到62.5μm),其優點是在較短的距離下可以由一個成本比較低的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驅動,同時多模光纖的連接器更為便宜,在現場能更容易和更可靠地安裝。
IEEE 802.3 標準參考了FDDI級別的多模光導纖維,其具有62.5μm的內芯,850nm的波長最小的頻寬是160MHz/公里,最初被安裝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FDDI和 100Base-FX 網絡中。IEEE 802.3 標準還參照了 ISO/IEC 11801 定義了多模光纖的纖維類型有OM1、OM2、OM3和OM4。OM1具有62.5μm的內芯,而其它類型則具有50μm的內芯。在850nm波長下,OM1的最小頻寬為200MHz/千米,OM2為500MHz/千米,OM3為2000MHz/千米,OM4為4700MHz/千米。FDDI級別的光纜現在已經過時,新的結構化布線安裝必須使用OM3或OM4,OM3光纜可以使用低成本的 10GBASE-SR 標準,其最大可以傳輸300米,OM4則可以傳輸400米。
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的區別是,單模光纖外皮通常是黃色的,而多模光纖的外皮則是橙色(OM1和OM2)或藍色(OM3和OM4)。然而不論是多模光纖還是單模光纖,除了物理連接器(APC)是統一的綠色外,光纖並沒有統一的外皮顏色標準用於區分光纖的最大速率。現在比較流行的是使用有源光纜(AOC),有源光纜模組消除了電纜和光學模組之間的相容問題,其可被插入到標準的光模組插槽中。有源光纜模組的成本比其它光學解決方案低,是因為廠商可以一次性生產配對的電纜的類型和所需的長度。
10GBASE-SR(短跨距)使用多模光纖和850nm波長的激光。它的實體層編碼使用 IEEE 802.3 Clause 49 定義的 64b/66b PCS ,物理媒介(PMD)則被定義在 Clause 52,其線路速率可達 10.3125 Gbit/s,可提供串行數據。
與已經過時的FDDI級別62.5μm多模光纖內芯布線最大傳輸局裏26米相比,62.5μm內芯的OM1可達33米,50μm內芯的OM2可達82米,OM3可達300米,OM4可達400米。OM3和OM4是建築物內結構化光纖的首選,比起單模光纖系統,使用多模光纖系統的 10GBASE-SR 標準不論激光發生器還是連接器都具有較低的成本和功耗。OM3和OM4光纖布線有時被稱為最佳化激光,因為它們設計為VCSEL工作。10GBASE-SR 可以提供最低成本、最低功耗和最小尺寸的光模組。在2011年,10GBASE-SR 一季度的出貨量穩居 10GbE 配接器埠第一。
有一個非標準低成本和低功耗的變體被稱為 10GBASE-SRL (精簡版 10GBASE-SR),其完全相容於 10GBASE-SR 但最大可傳輸距離只有100米。
10GBASE-LR(長跨距)使用單模光纖和1310nm波長的激光。它的實體層編碼使用 IEEE 802.3 Clause 49 定義的 64b/66b PCS ,物理媒介(PMD)則被定義在 Clause 52,其線路速率也可達 10.3125 Gbit/s,可提供串行數據。10GBASE-LR 的最大傳輸距離可達10千米(6.2英里),但 10GBASE-LR 光模組其實通常可以在長達25千米(16英里)的距離內傳輸而不會遺失數據。
10GBASE-LR 的激光是通過法布里-珀羅分佈反饋激光器(DFB)產生的,DFB激光器比VCSEL昂貴,但是更高的功率和更長的波長使其可以實現高效的耦合,通過內芯較小的單模光纖能傳輸更遠的距離。
10GBASE-LRM(多模長跨距)使用多模光纖和1310nm波長的激光。它的實體層編碼使用 IEEE 802.3 Clause 49 定義的 64b/66b PCS ,物理媒介(PMD)則被定義在 Clause 68,其線路速率亦可達 10.3125 Gbit/s,可提供串行數據。10GBASE-LRM 最大傳輸距離可達220米(720英尺),與舊的FDDI級別多模光纖相同,220米也已經達到OM1、OM2和OM3的水平。10GBASE-LRM 是受到老標準 10GBASE-LX4 的影響而研發。為確保符合規格能達到FDDI級別的要求,OM1和OM2傳輸發射器應通過調整模式接插線進行耦合,如果不能使用調節模式跳線則需要使用OM3或OM4。10GBASE-LRM 使用電子色散補償(EDC)作為接收均衡器。
有些 10GBASE-LRM 的傳輸模組在使用標準單模光纖(G.652)的情況下支援超過300米(980英尺)的傳輸距離 ,但它不是IEEE或MSA的規範。
10GBASE-ER(擴充跨距)使用單模光纖和1550nm波長的激光。它的實體層編碼使用 IEEE 802.3 Clause 49 定義的 64b/66b PCS ,物理媒介(PMD)則被定義在 Clause 52,其線路速率均可達 10.3125 Gbit/s,可提供串行數據。10GBASE-ER 使用外調製激光器(EML)產生激光。
10GBASE-ER 可以在長達40千米(25英里)的範圍內傳輸數據,超過了標準鏈路設計的30公里範圍。
一些廠商已經推出了傳輸距離可達80千米(50英里)的 10GBASE-ER 標準,稱為 10GBASE-ZR。在 IEEE 802.3ae 標準中並沒有定義這個標準,10GBASE-ZR 是廠商基於 OC-192/STM-64 SDH/SONET 規範創造自己的規格。
10GBASE-ZR 將不會被納入到 802.3 標準中。
10GBASE-LX4 是一個可被用在多模光纖或單模光纖上,使用1310nm波長的激光的標準。它使用4個獨立的激光源,通過波分復用使用1310nm附近的4個獨特的波長,使線路速率可達到 3.125 Gbit/s。它的實體層編碼使用 IEEE 802.3 Clause 48 定義的 8b/10b PCS,物理媒介(PMD)則被定義在 Clause 53。10GBASE-LX4 在FDDI級別、OM1、OM2或OM3多模光纖下支援的最大傳輸距離為300米(980英尺),所有的光纖類型使用1310nm波長激光事所能提供的頻寬必須超過500MHz/千米。10GBASE-LX4 還支援最大傳輸距離為10公千米(6.2英里)的單模光纖。
對於多模光纖連結的 WDM 輸出,需要調節單模光纖激光間接發射模式跳線進行耦合,這定義在 IEEE 802.3 規範 53.6 和 38.11.4 章節中。
在2005年,10GBASE-LX4 的光模組比 10GBASE-LR 光模組便宜。使用 10GBASE-LX4 的人多數是想在同一個光模組下同時使用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不過 10GBASE-LX4 現在是過時的技術,已經沒有多少市場佔有率。
10GBASE-PR(PON)最初是在 IEEE 802.3av 標準中被指定為10G乙太網路P實體層的無源光網絡,下行使用波長為1577nm的激光,上行使用波長為1270nm的激光傳輸數據。物理媒介(PMD)則被定義在 Clause 52,在點對多組態的線路速率都可達 10.3125 Gbit/s
10GBASE-PR 可以選擇 10GBASE-PR10、10GBASE-PR20 和 10GBASE-PR30 三種光功率的分配模式。
10Gbps 乙太網路也可以執行在雙軸電纜,雙絞線和背板上。
10GBASE-CX4 是由 802.3 小組公佈的首個 10Gbps 銅纜標準(也就是 802.3ak-2004)。它採用4通道的 XAUI PCS(Clause 48),銅纜布線方式類似於使用 InfiniBand 技術,最大傳輸距離達15米(49英尺),每個通道的頻寬為 3.125 Gbps。10GBASE-CX4 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低延時的優點,但它的物理外形較大、電纜更加笨重,可傳輸的距離較新的單連結SFP+標準光纖和 10GBASE-T 更短。該種電纜製造工藝要求當嚴格,其價格大大高於 CAT-5 或 CAT-6 的UTP。
現在 10GBASE-CX4 的出貨量非常低。雖然有些網絡供應商有提供的此介面,可用於任何的 10GBase 乙太網路交換機進行堆疊。堆疊乙太網路的一個例子是戴爾的 PowerConnect PCT6200、PCT7000 和 1G 的 PowerConnect 交換機刀片和PCM6220、PCM6348。
也被稱為DA、10GSFP+Cu、10GBASE-CR、10GBASE-CX1、SFP+ 或者 10GbE Cu SFP。直連SFP+採用的是被動式雙軸線纜組件,可直接插入SFP+外殼。直連SFP+是固定長度的電纜,一般為1米到7米(無源電纜)或15米(主動式傳輸線)。並且直連SFP+像 10GBASE-CX4 一樣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低延時的特點,同時使用不太笨重的電纜和物理外形小巧的附件等優勢。在多埠連接中,直連SFP+比 10GBASE-SR 更流行。
又被稱為 802.3ap 是用在主機背板中的 10Gbps 傳輸標準,例如刀鋒伺服器、模組化的路由器/交換機和升級線路卡。802.3ap 標準的實現中需要在超過1米的銅印刷電路板(39針)與兩個連接器的環境中進行操作。該標準定義了兩種類型的 10 Gbit/s 埠(10GBASE-KX4 和 10GBASE-KR)和 1Gbit/s 埠(1000BASE-KX),此外還定義了一個可選層的FEC、背板自動協商協定和 10GBASE-KR,其中接收器可以設置多達3個埠的負載均衡鏈路。自動協商協定可以自動選擇 1000BASE-KX、10GBASE-KX4、10GBASE-KR 和 40GBASE-KR4,40GBASE-KR4 定義在 802.3ba。較新的背板設計均應採用 10GBASE-KR 而不是 10GBASE-KX4。
工作在4個背板通道中,使用相同的實體層編碼(定義在 IEEE 802.3 Clause 48),和 10GBASE-CX4 一樣。
工作在單一的背板通道中,使用相同的實體層編碼(定義在 IEEE 802.3 Clause 49),和 10GBASE-LR/ER/SR 一樣。
又被稱為 IEEE 802.3an 標準(在2006年發佈),能提供 10 Gbit/s 的連接速率。通過非封鎖雙絞線或封鎖雙絞線電纜,其傳輸距離可達100米(330英尺)。CAT-6 標準的電纜的傳輸距離可達55米(180英尺),而要達到100米(330英尺)則需要 CAT-6A 標準的電纜,最終的可用距離需要使用500MHz的訊號進行實際測試。10GBASE-T 的電纜也可用於 1000BASE-T,它們都允許使用自動協商來選擇要使用的速度。與 1000BASE-T 的1微秒至12微秒延遲相比,10GBASE-T 僅有2微秒至4微秒的延遲。
10GBASE-T 採用了 IEC 60603-7 8P8C(俗稱 RJ45)介面,其已廣泛使用在各種乙太網路中。根據傳輸的特性,傳輸時頻率需要達到500MHz,為了達到這個頻率 CAT-6A 或者在 ISO/IEC 11801 的修訂2或 ANSI/TIA-568-C.2 要求更好的雙絞線電纜來進行 10GBASE-T 長達100米的距離。按照 ISO TR 24750 或 TIA-155-A 的指引合格的 CAT-6 電纜也可進行 10GBASE-T 傳輸,只是可傳輸的距離較短。
802.3an 標準規定了用於 10GBASE-T 的 湯姆林森原島預編碼(THP)PAM-16 編碼,預編碼使用被稱為 DSQ128 的編碼,正向錯誤校正(FEC)編碼使用了 (2048,1723)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其根據 GF(26) 生成一個廣義的 里德-所羅門碼 奇偶校驗矩陣結構 (32,2,31)。而 PAM-5 則是在 1000BASE-T 千兆乙太網路中使用的調製技術。
WAN PHY 使用和 10GBASE-S、10GBASE-L、10GBASE-E 光纖PMD作為 LAN PHY,與 10GBASE-SW、10GBASE-LW 或 10GBASE-EW 相同。 它所使用的實體層編碼 64B/66B PCS 被定義在 IEEE 802.3 Clause 49,而物理媒介則在 Clause 52 中定義,它也採用了 廣域網路介面子層(WIS),其被定義在 Clause 50 中,並增加了額外封裝格式的幀數據以相容 SONET STS-192c。
WAN PHY 能夠相容使用在 9.953 Gbit/s 的輕量級 SDH/SONET OC-192/STM-64 裝置上。可支援的最大連接距離達80千米,實際取決於所使用的光纖標準。
多個廠家都有生產 10GbE 網卡,這些網卡使用 PCI Express 介面,提供一個或多個PHY模組、LC或8P8C連接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