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梅利堡(英語:Fort McMurray)是加拿大亞伯達省北部伍德布法羅地區自治市內一個城市服務區urban service area[3][4],位處阿薩巴斯卡油田,為加拿大的能源業重鎮。麥梅利堡過去曾建制為市,但於1995年4月1日與其周邊的第143號改善區(Improvement District No. 143)合併為伍德布法羅自治市[5]。雖然麥梅利堡已失去市級地位,但當地以至加拿大國內不少居民、政客和媒體仍將之視作一座城市[6][7]。據加拿大2011年全國人口普查所示,麥梅利堡境內總人口為61,374。

Quick Facts 麥梅利堡Fort McMurray 麥梅利(1947年–1962年), 國家 ...
麥梅利堡
Fort McMurray
麥梅利(1947年–1962年)
城市服務區
Thumb
從空中眺望麥梅利堡,圖中為阿薩巴斯卡河
格言:英語:We Have The Energy
Thumb
麥梅利堡
麥梅利堡
麥梅利堡在亞伯達省的位置
坐標:56°43′35″N 111°22′49″W
國家加拿大
亞伯達省
地區北亞伯達
人口普查分區亞伯達省第16分區
特別自治市伍德布法羅
成立1870年
建制[1]1947年5月6日(設村)
1948年12月29日(改設鎮)
1964年6月30日(改設新鎮)
1980年9月1日(改設市)
併入伍德布法羅1995年4月1日(成為城市服務區)
面積(2011年)
 • 總計59.89 平方公里(23.12 平方哩)
海拔[2]255 米(837 呎)
人口(2011年)
 • 總計61,374人
 • 密度1,024.8人/平方公里(2,654人/平方哩)
時區北美山地時區UTC−7
 • 夏時制MDT(UTC−6
郵區編號前綴T9H-T9K
電話區號780、587、825
Close

歷史

Thumb
麥梅利堡一帶阿薩巴斯卡河上的蒸汽船(攝於1899年)

原住民在麥梅利堡一帶棲身最少9千年;18世紀此地的主要原住民族為奇帕維安族(Chipewyan)和河狸族(Beaver[8]。1778年,西北公司的彼得·龐德(Peter Pond)沿清水河(Clearwater River)落入阿薩巴斯卡河,為首位探索此地的歐裔人,但並未在此設置據點[8]。西北公司和哈德遜灣公司往後在此經營皮草貿易,兩者競爭激烈。1870年,哈德遜灣公司在清水河匯入阿薩巴斯卡河所在設立貿易據點,將之以該公司一名經理威廉·麥梅利命名為「麥梅利堡」[8][9]

該地的皮草貿易業隨後逐漸式微,但麥梅利堡憑籍其地理位置成為通往阿薩巴斯卡湖一帶以至加拿大北部的主要門戶[8]。南起省府愛民頓的亞伯達與大水道鐵路(Alberta and Great Waterways Railway)於1921年開通至現時的德雷珀(Draper),再於1925年伸延至沃特韋斯(Waterways[9];當地成為加拿大鐵路網的極北點。麥梅利堡一帶的工業發展遂告展開,數座魚產品加工廠和一座採鹽設施相繼落成[9]二戰期間加美兩國政府興建坎諾爾管道(Canol pipeline)將原油從西北地區輸送至阿拉斯加;麥梅利堡成為該工程項目的主要支援中心[9]

隨着當地迅速發展,麥梅利堡與沃特韋斯兩個社區亦於1947年5月6日合併並建制為麥梅利村[9],1948年12月29日改設麥梅利鎮,1962年6月1日則恢復原有名稱成為麥梅利堡鎮,再於1964年6月30日改制為新鎮(new town[1]

大加拿大油砂公司(Great Canadian Oil Sands,即現時的森科能源)於1964年獲准在當地設立採油設施,1967年啓用,為麥梅利堡歷史的重大轉捩點[9]。受惠於1973年1979年兩場石油危機,當地能源業迅速增長,鎮內人口亦從1964年的1200人上升至1970年代中的1萬人[9]。麥梅利堡於1980年9月1日改制為市[1],人口於1981年接近3萬1千人[9],到1985年更達至近3萬7千人[10]。然而石油危機於1980年代消退,國際油價更於1986年大瀉,影響當地成本相對高昂的採油運作,市內人口亦於1989年回落至3萬4千人以下[11]

為了更有效服務麥梅利堡及其周邊郊野地帶,亞伯達省政府於1995年4月1日將原有的麥梅利堡市和第143號改善區合併,成為伍德布法羅自治市(翌年改為伍德布法羅地區自治市)[12]。合併後的麥梅利堡改設為城市服務區(urban service area),地位據亞省的《市鎮政府法案》與市級行政區相若[12],而伍德布法羅的行政中心亦設於麥梅利堡。

國際油價從2000年代中期起上揚,為麥梅利堡帶來另一股發展潮。然而隨着油價從2014年末起下跌,當地經濟再遇困境[13]。受2016年麥梅利堡森林大火影響,麥梅利堡及鄰近地區於2016年5月3日進入強制疏散令,逾8萬名居民從該帶撤離[14][15],為亞省歷來最大規模的居民疏散行動[14]

地理

麥梅利堡離亞省省府愛民頓東北約435公里(270哩),離沙斯卡寸旺省邊界以西約60公里(37哩),坐落清水河匯入阿薩巴斯卡河一帶的北方針葉林內。

氣候

麥梅利堡介乎副極地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Dfc)和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冬季嚴寒但偶有欽諾克風帶來和暖空氣,夏季溫和但每年只有三個月的平均氣溫高於10 °C(50 °F)。一月平均氣溫為−17.4 °C(0.7 °F),七月平均氣溫則為17.1 °C(62.8 °F)。平均年降雨量為418.6毫米(16.48吋),主要於夏季月份錄得。平均年降雪量則為133.8厘米(52.7吋)[16],主要於十月至四月錄得。當地紀錄高溫為38.9 °C(102 °F),於1941年7月18日錄得[17];紀錄低溫則為−53.3 °C(−64 °F),於1917年2月1日[18]和1933年12月31日[19]兩度錄得。

More information 麥梅利堡國際機場(1981年−2010年)[a], 月份 ...
麥梅利堡國際機場(1981年−2010年)[a]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濕熱指數 14.6 13.4 19.8 30.4 35.6 38.3 45.6 40.5 33.7 28.4 15.5 10.4 45.6
歷史最高溫 °C(°F) 15.1
(59.2)
16.1
(61.0)
20.1
(68.2)
35.0
(95.0)
36.7
(98.1)
36.8
(98.2)
38.9
(102.0)
37.8
(100.0)
32.4
(90.3)
29.4
(84.9)
18.9
(66.0)
10.7
(51.3)
38.9
(102.0)
平均高溫 °C(°F) −12.2
(10.0)
−7.1
(19.2)
0.6
(33.1)
10.0
(50.0)
16.9
(62.4)
21.5
(70.7)
23.7
(74.7)
22.2
(72.0)
15.8
(60.4)
7.4
(45.3)
−4.3
(24.3)
−10.1
(13.8)
7.0
(44.6)
日均氣溫 °C(°F) −17.4
(0.7)
−13.3
(8.1)
−6.2
(20.8)
3.3
(37.9)
9.9
(49.8)
14.6
(58.3)
17.1
(62.8)
15.4
(59.7)
9.5
(49.1)
2.3
(36.1)
−8.6
(16.5)
−15.1
(4.8)
1.0
(33.8)
平均低溫 °C(°F) −22.5
(−8.5)
−19.5
(−3.1)
−12.9
(8.8)
−3.5
(25.7)
2.8
(37.0)
7.7
(45.9)
10.5
(50.9)
8.6
(47.5)
3.2
(37.8)
−2.8
(27.0)
−12.9
(8.8)
−20.0
(−4.0)
−5.1
(22.8)
歷史最低溫 °C(°F) −51.7
(−61.1)
−53.3
(−63.9)
−44.4
(−47.9)
−34.4
(−29.9)
−17.3
(0.9)
−6.1
(21.0)
−3.3
(26.1)
−6.1
(21.0)
−15.6
(3.9)
−24.5
(−12.1)
−41.7
(−43.1)
−53.3
(−63.9)
−53.3
(−63.9)
歷史最低風寒指數 −58.4 −59.6 −56.8 −45.8 −21.0 −6.3 0.0 −6.1 −16.0 −31.7 −50.1 −53.2 −59.6
平均降水量 mm(吋) 17.7
(0.70)
13.2
(0.52)
16.7
(0.66)
21.4
(0.84)
36.5
(1.44)
73.3
(2.89)
80.7
(3.18)
57.1
(2.25)
39.7
(1.56)
26.2
(1.03)
19.9
(0.78)
16.4
(0.65)
418.6
(16.48)
平均降雨量 mm(吋) 0.4
(0.02)
0.7
(0.03)
2.1
(0.08)
11.0
(0.43)
33.5
(1.32)
73.3
(2.89)
80.7
(3.18)
57.1
(2.25)
38.8
(1.53)
15.6
(0.61)
2.6
(0.10)
0.7
(0.03)
316.3
(12.45)
平均降雪量 cm(吋) 23.8
(9.4)
18.4
(7.2)
19.1
(7.5)
11.9
(4.7)
3.5
(1.4)
0.0
(0.0)
0.0
(0.0)
0.0
(0.0)
0.9
(0.4)
12.2
(4.8)
22.9
(9.0)
21.3
(8.4)
133.8
(52.7)
平均降水天數(≥ 0.2 mm) 12.3 10.4 9.6 8.5 11.3 14.2 15.8 13.2 12.5 10.9 12.0 11.8 142.5
平均降雨天數(≥ 0.2 mm) 0.63 0.59 1.5 5.7 10.6 14.2 15.8 13.2 12.3 6.7 1.9 0.68 83.7
平均降雪天數(≥ 0.2 cm) 13.2 11.1 9.4 4.1 1.4 0.0 0.0 0.04 0.52 5.9 11.9 12.4 69.9
月均日照時數 77.7 113.8 176.0 217.3 276.5 264.5 285.5 265.8 165.2 118.4 63.2 65.2 2,088.9
可照百分比 33.2 42.5 48.1 50.9 54.4 49.9 53.9 56.5 42.9 36.6 25.6 30.3 43.7
數據來源:加拿大環境部[16][20][21]
Close

人口數據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人口 ...
麥梅利堡歷年人口
年份人口±%
1951年926—    
1956年1,110+19.9%
1961年1,186+6.8%
1966年2,614+120.4%
1971年6,847+161.9%
1976年15,424+125.3%
1981年31,000+101.0%
1986年34,949+12.7%
1991年34,706−0.7%
1996年33,078−4.7%
2001年38,667+16.9%
2006年47,705+23.4%
2011年61,374+28.7%
來源:加拿大統計局
[22][23][24][25][26][27][28]
[29][30][31][32][33][34]
Close

全國普查

據2011年全國人口普查,麥梅利堡人口為61,374,較2006年上升28.7%。以當地的59.89平方公里(23.12平方哩)土地面積計算,當地2011年的人口密度為796.5每平方公里(2,063每平方哩)[34]。2006年全國人口普查則顯示當地人口為47,705,較2001年的38,667人上升23.4%;人口密度為796.5每平方公里(2,063每平方哩)[33]

地方政府普查

據伍德布法羅地區自治市政府進行的2015年普查,麥梅利堡的常駐人口為78,382,連同4,342名非常駐居民的總人口則達82,724[35]。2012年地方政府普查則顯示當地總人口為72,944,當中常駐居民有70,964人,非常駐居民則有1,980人[36];同年當地有22,386戶住宅,當中獨立屋佔47.4%(10,604戶)、公寓佔27.7%(6,206戶)、組裝房屋佔9.6%(2,141戶)、鎮屋佔9.2%(2,070戶)、半獨立屋則佔6.1%(1,365戶)[36]

2010年地方政府普查顯示當地總人口為76,797,當中非常駐居民有1,539人[37]。2000年至2010年間,麥梅利堡的平均每年人口增幅達6.1%[37]

交通

Thumb
亞伯達63號公路貫通麥梅利堡

亞伯達63號公路是麥梅利堡的主要公路,為唯一一條連接當地和省府愛民頓的公路。油砂業發展蓬勃令該公路交通流量日益增長,促使亞省政府擴建該公路[38];現時麥梅利堡境內的一段63號公路已達至來回方向合共最少四線行車。此外,亞省69號公路從63號公路分支,向東通往麥梅利堡國際機場;881號公路則南達拉克拉比許(Lac La Biche[39]

麥梅利堡國際機場提供航線前往愛民頓卡加利溫哥華多倫多等地,由加拿大航空西捷航空等公司營運,此外亦有油公司的包機在此升降。

麥梅利堡境內的巴士服務由伍德布法羅交通局(Wood Buffalo Transit)營運[40]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過去曾提供客運服務前往麥梅利堡,但於1989年終止;當地自此沒有任何載客鐵路服務。

教育

麥梅利堡公共教育局(Fort McMurray Public School District)和麥梅利堡天主教教育局(Fort McMurray Catholic School District)分別營運境內的世俗和天主教公立中小學,而北方學校(École Boréal)則為當地唯一一間法語學校,以法語提供中小學及學前教育。當地唯一一間專上院校是克亞諾學院(Keyano College)。

媒體

當地主要報章為《麥梅利堡今日報》(Fort McMurray Today),周一至周六發行。當地亦有數間電台,但沒有任何地區電視台或轉播站。國內主要電視網絡(如加拿大廣播公司英語法語電視網、CTV環球電視城市電視網)需透過收費電視接收。

附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