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調鋼琴五重奏,目錄第667號,是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所寫成的室樂作品,亦是他一生唯一的一首鋼琴五重奏樂曲。這部作品以其別名《鱒魚五重奏》(英語:The Trout Quintet,德語:Forellenquintett)更為人所知,其中第四樂章的變奏曲主題,正是取自舒伯特於1817年創作的同名歌曲《鱒魚》(目錄第550號)。
背景
《鱒魚》原本是由18世紀德國詩人舒伯特所作的一首詩。舒伯特因政治因素而遭囚禁,在牢獄生活中對自由的渴望,而作了鱒魚這首詩。舒伯特將這首詩譜成歌曲《鱒魚》,再將之變奏譜寫成五重奏的第四樂章。《鱒魚》五重奏全曲於1819年完成,當時舒伯特只有22歲,受富有的奧地利贊助商兼業餘大提琴家西爾維斯特·保姆加特納(Sylvester Paumgartner)所委約創作。[1]
此曲在1829年,即舒伯特去世後一年才出版。[2]如按出版次序而排列,這首作品可編號為作品114(Op. 114),不過這一用法今時已少有使用,而改以德意許目錄的編號為準。
分析
《鱒魚》五重奏的樂器組合是獨樹一格的:鋼琴、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及小提琴。其中,低音提琴甚少作為室樂作品的樂器,但舒伯特卻以它取代了慣常的第二小提琴手。
全曲分為五個樂章:
- 第一樂章:活潑的快板(Allegro vivace),典型的奏鳴曲式結構。
其它
- 本曲曾被選入中華民國的小學音樂課本,以及人民音樂出版社的《音樂鑑賞》課本中。
- 英國的電視台的處境喜劇《等待上帝》(Waiting for God )使用了《鱒魚五重奏》第五樂章開端的音樂作為其主題音樂。
- 美國電影《神探福爾摩斯:詭影遊戲》中莫里亞蒂教授在片中演唱《鱒魚》。
- 台灣甚至有很多山寨機以此曲作為鈴聲[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