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文學(英語:Chivalric romance/Romance),是以描寫騎士生活、事跡為主的世俗文學,歌頌了騎士精神,宣揚騎士制度。產生於11到13世紀,繁盛於法國西班牙。其作品是忠君護教,冒險行俠,忠於愛情的騎士精神的集中反映;同城市文學一起打破了教會文學的壟斷地位,為文壇增添了活潑色彩。這些故事充滿奇幻色彩,講述了騎士遊俠的冒險經歷,這些騎士常被描繪成擁有英雄品質,他們踏上了尋求榮耀的旅程。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體裁從史詩發展而來;特別是「對愛情和宮廷禮儀的強調將其與以男性軍事英雄主義為主的《武功歌》和其他類型的史詩區分開來。[1]

騎士文學中一般騎士是主角,他們是英雄的化身。例如法國的《羅蘭之歌》、亞瑟王傳說、《崔斯坦和伊索德》、西班牙的《高盧的阿瑪迪斯》、《熙德之歌》等就屬於騎士文學。騎士文學有許多精品流傳不衰。通俗文學也借用了浪漫主題,但具有諷刺、嘲弄或滑稽的意圖。浪漫故事重述了傳奇、童話和歷史,以適應讀者和聽眾的口味,但到1600年左右,這類故事已不再時髦,米格爾·德·塞萬提斯在他的小說《堂吉訶德》中著名地對其進行了嘲諷。然而,現代的「中世紀」形象更多地受到騎士傳奇小說的影響,而非其他中世紀的文學體裁,「中世紀」一詞讓人聯想到騎士、陷入困境的少女、龍以及其他浪漫的主題。[2]

最初,騎士傳奇文學是用古法語(包括盎格魯-諾曼法語)、古普羅旺斯語和早期法蘭克-普羅旺斯語寫成的,後來用古葡萄牙語、古西班牙語、中世紀英語、古意大利語(西西里詩歌)和中世紀高地德語書寫。在13世紀初期,騎士傳奇越來越多地以散文形式創作。在後期的騎士傳奇中,尤其是起源於法國的作品,常常明顯強調宮廷愛情的主題,如逆境中的忠誠。

形式

與後來的小說形式不同,騎士傳奇與《武功歌》一樣,處理的是傳統主題。這類作品與早期的史詩不同,常常大量運用奇幻事件、愛情元素,並且頻繁地交織多個故事情節,而不是圍繞主角展開的簡單情節。[1]最早的騎士傳奇無一例外是以詩歌形式出現的,但15世紀出現了許多散文作品,通常是對早期押韻版本的重述。[2]

浪漫形式追求的是願望的實現,英雄與女主角被認為是時代理想的代表,而反派則象徵着對其上升勢力的威脅。[3] 另一個常見的原型是英雄的探險,這種探險或旅程構成了敘事的結構核心。關於其結構,學者們發現騎士傳奇與民間故事有相似之處。弗拉基米爾·普羅普(Vladimir Propp)提出了這一類型的基本形式,通常包括一個順序:從初始情況開始,接着是離開、複雜化、第一步行動、第二步行動和解決。[4] 這種結構同樣適用於騎士傳奇敘事。

文學系列

奧傑·丹恩(Holger Danske,或稱「丹麥的奧傑」)是「法蘭西故事」(Matter of France)中的人物。騎士傳奇大多以某種方式與三個主題循環的故事有關聯,也許只是在開頭的框架故事中有連接。這三個循環故事在後期被想像組合為:「羅馬故事」(Matter of Rome,實際上以亞歷山大大帝的生平與特洛伊戰爭為中心)、「法蘭西故事」(以查理曼和他的主要騎士羅蘭為主角)以及「不列顛故事」(以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生平與事跡為主,包含聖杯的探尋)。中世紀的作者明確指出,這三者構成了所有騎士傳奇的核心。[5]

事實上,許多「非循環」的騎士傳奇並沒有與這些故事有任何關聯。[5] 其中包括《號恩王》(King Horn)、《魔鬼羅伯特》(Robert the Devil)、《伊波馬頓》(Ipomadon)、《埃瑪雷》(Emaré)、《丹麥的哈弗洛克》(Havelok the Dane)、《羅斯瓦爾和莉蓮》(Roswall and Lillian)、《羅馬的弗洛倫斯》(Le Bone Florence of Rome)和《阿馬達斯》(Amadas)。[6]

確實,有些故事出現得如此頻繁,以至於學者們將它們歸為「康斯坦斯循環」或「克雷申夏循環」,指的是可識別的情節,而非角色或設定的連續性。[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