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條目講述香港在文物保護工作上的歷史與現況,當中包括不同持分者的職責。
在1996至2000年間,文物古蹟辦事處就全港歷史建築數量進行一項普查,計有約8800幢;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育工作亦於近年冒起。
以英文字母排序:
截至2016年5月20日,香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4];而截至2013年2月,共有917項已評級的歷史建築(153項一級歷史建築、322項二級歷史建築及442項三級歷史建築),當中203項由政府擁有,其餘714項則為私人業權。[5]
據古物古蹟辦事處(AMO)於1996至2000年間進行的一項普查顯示,香港有約8800項歷史建築,而於2002-2004年的普查則專注於當中的1444項。[8]2005年3月[8],由古物諮詢委員會(AAB)建立的七人專家小組[9]組成,負責評估該等建築的歷史價值,成員包括歷史學家,以及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工程師學會之成員。有關評估於2009年3月19日完成。作為該評估的其中一項工作,古物古蹟辦事處就當中部份歷史建築擬議新的評級:212項擬列為一級歷史建築、366項擬列為二級歷史建築、576項擬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而其餘290項則維持原有評級不變。[8]而現時歷史建築的評級有可能會被提升、下降或不再就評級進行評估。[10]
保育方式包括:
近年多個歷史建築遭到拆卸,引發公眾示威,當中包括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於2007年初完成拆卸)及於2008年2月拆卸的皇后碼頭。
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於2007年曾稱會重建皇后碼頭,在保留原有外觀的同時提升其穩固性,但直至2020年,政府仍未有就重建計劃訂下時間表[13];而據傳媒報道,相關散件仍存放於一個政府爆炸品倉庫內[14]。
而位於石硤尾窩仔山山頂、已停用多年的一個地下蓄水池,於2020年底在水務署的一項工程中「重見天日」,引起地區人士關注,甚至有聲音要求政府當局能夠將之保留。據水務署資料顯示,有關蓄水池於1930年之前建成,而當中的羅馬式設計相對於其他現存的配水庫而言為罕見。縱使水務署已經即時暫停相關工程,但有關注團體質疑古物古蹟辦事處(下稱「古蹟辦」)未有公開在1996至2000年間,尚未對外公開的其餘7000餘項曾進行普查的歷史建築,認為此舉成「歷史謎團」,並已向相關部門申請索取有關名單。[15][16]及後亦有傳媒報道指出,該署亦曾於2010至2011年間,將兩個於1900年代落成的配水庫拆卸以解決相關設施的老化問題,並曾向古蹟辦諮詢意見,惟古蹟辦當時並沒有反對相關工程;而政府文件對於相關配水庫的描述亦有所出入。[17]
其他問題包括:
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一個近年於香港新興的概念。繼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於2008年7月9日舉行首次會議後[18],於2011年開展全港性普查工作。[19]
2019年4月,政府推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透過資助方式鼓勵社會保育及推廣香港既有文化。[20]
另有數所博物館專注於文物和歷史,而當中大部分由歷史建築活化而成,並與展品形成主題性聯繫。香港政府亦開僻數條文物徑以方便市民及遊客欣賞歷史建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