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尼莎汗維吾爾語ئاماننىسا خانAmannisa xan,1526年—1560年,一說1534年(或1533年)—1567年[1][2]),又譯作阿曼尼薩罕維吾爾族歷史上的音樂家、詩人,葉爾羌汗國第二代汗王拉失德的王妃。新疆和田人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Mu'jiz或Mojize)於1854 年(回曆1271年)出版的《樂師史》(Tavārikh-i mūsīqiyyūn)是目前已知關於阿曼尼莎汗生平事跡的唯一資料來源[3],該手稿於 1982 年被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翻譯成現代維吾爾語[4]

Quick Facts 阿曼尼莎汗 ئاماننىسا خان‎, 時代 ...
阿曼尼莎汗
ئاماننىسا خان‎
音樂家、詩人
Thumb
葉爾羌汗國王妃
時代葉爾羌汗國初期(明嘉靖時期)
主君薩亦德拉失德
族裔維吾爾族
信仰伊斯蘭教
別名乃菲斯(筆名)
出生1526年(另說1533年或1534年)
葉爾羌汗國夏河塔塔爾村(又稱庫木西村,在今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莎車縣喀拉蘇鄉夏甫吐魯克村或麥蓋提縣境內)
一說今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逝世1560年(一說1567年)
葉爾羌汗國
(今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
墓葬葉爾羌汗國王陵
阿曼尼莎汗紀念陵
親屬
父親馬合木提
拉失德 (1508年出生-1560年逝世)
名字不詳(1567年生育時夭折)
著作
十二木卡姆
Close

生平簡介

阿曼尼莎汗出生在提孜那甫河畔的夏河塔塔爾村,即今天的莎車縣喀拉蘇鄉夏甫吐魯克村[2](一說提孜那甫河畔的庫木西村,即今麥蓋提縣[1]境內;一說在提孜那甫河畔的刀郎人聚居地,即今塔什庫爾干縣境內)。她的父親馬合木提是砍柴人兼民間藝人。8歲那年,阿曼尼莎汗的母親去世,之後她一直跟隨父親打柴為生[5]。14歲時,拉失德汗到提孜那甫河畔狩獵,夜晚化妝成牧民向馬合木提借宿。阿曼尼莎汗便為大汗獻上了一首加扎勒。大汗對此印象非常深刻,給她父親聘禮,把她娶為王妃。在大汗的支持下,她邀請大量著名的木卡姆樂師,整理並創作了十二木卡姆。34歲時,阿曼尼莎汗因難產死去。[2][6]

後世紀念

葉爾羌汗國時期,女性不可以葬入王陵,但為了祭奠阿曼尼莎汗20年來潛心整理十二木卡姆的功績,拉失德汗破例允許阿曼尼莎汗以葉爾羌第二代汗王王妃的身份葬入葉爾羌汗國王陵[5]。人們也不忍心將她和難產而去世的女兒分離,便修建了大小兩座陵墓,將母女倆葬在了一起[2]。三年後,拉失德汗去世,遵照他的意願,後人將他的陵墓與阿曼尼莎汗陵緊密相依[5]

1983年,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賽福鼎·艾則孜發表了一部關於阿曼尼莎汗的劇本,描寫了她與拉失德汗的第一任妻子亞迪加爾(Yadigar)的矛盾衝突[4]。1993年,賽福鼑的劇本被翻拍成電影《阿曼尼薩罕》,於1994年8月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7]

1992年,莎車縣為紀念十二木卡姆主編人阿曼尼莎汗,主持修建了阿曼尼莎汗紀念陵,並於當年8月6日正式成為對外開放。紀念陵以民俗建築藝術風格修建,從地下的墓穴到上面的拱頂共分三層。[8]有14層白色台階,20根柱子環繞四周,分別代表着阿曼尼沙汗14歲時嫁給拉失德汗當王妃,用20年的時間去整理木卡姆,在她34歲那年因難產而離開人世。[5]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於2005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於2006年被列為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2007年中國發射的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到達繞月軌道後,在距地球38萬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的30首曲目中,就有十二木卡姆的部分選曲[10]

Thumb
葉爾羌的阿曼尼莎汗陵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