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智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阻生智齒(阻生第三臼齒)是智齒受其他牙齒影響而未能完全牙萌出的阻生齒。阻生智齒可能會造成冠周炎或損壞相鄰牙。通常考慮第三臼齒的萌出角度、牙根發育階段、阻生深度、萌出可用空間以及第三臼齒的尺寸[1]。
智齒變為阻生的原因是牙尺寸與下頜尺寸不匹配。阻生智齒的分類按照阻生方向、相比較於鄰牙咬合面的深度、覆蓋在牙冠上的牙齦或牙槽骨的量[2][3]。也可按是否有臨床症狀分類[4]。通常在青春期後期鄰牙出現阻生症狀時才發現智齒問題。可用口腔全景發射線檢查篩選。
阻生智齒感染可用抗生素、牙結石清除術(洗牙)、齦切除術做初步治療。但通常不會奏效並發生其它併發症。最常用辦法是拔除智齒。其風險與拔牙的難度成正比。如果有高風險的下牙槽神經,可能僅拔除智齒的牙冠,故意保留智齒的牙根,這稱為智齒冠切術。其風險是殘留牙根的頑固性感染。
分類
牙齒可分類為發育牙、萌出牙、埋伏牙(不受其它牙影響但是無法萌出)、阻生牙。
智齒發育於14歲至25歲,16歲時已經有50%的牙根形成。25歲時有95%的人智齒全部萌出。但是智齒的移動在25歲以後仍會繼續[5]:140。
臨床統計結果,11%的阻生智齒發病並有臨床症狀,0.6%有症狀但未發病,51%無症狀但發病,37%無症狀且未發病[4]。
阻生智齒按照其方向(最常見的是向前傾斜,稱「近中」),阻生深度、是否感染發炎來描述。[5]:143–144 拔除智齒的難度與複雜度與年齡是最相關[6]而不是阻生方向[7]。
徵兆與症狀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