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谷川昭(日語:長谷川昭はせがわ あきら Hasegawa Akira ?,1945年3月),日本地震學者東北大學名譽教授[1]

Quick Facts 長谷川昭, 出生 ...
長谷川昭
出生1945年3月
 大日本帝國群馬縣桐生市
居住地 日本
國籍 日本
母校東北大學
獎項日本學士院獎(2017年)
恩賜獎(2017年)
瑞寶中綬章(2019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地震學
機構東北大學地震、噴火預知研究觀測中心
Close

履歷

1945年3月,長谷川昭出生於日本群馬縣桐生市[2]。1963年3月,畢業於群馬県立桐生高等學校日語群马县立桐生高等学校,並考入東北大學理學部[3]。1967年3月和1969年3月,分別於東北大學理學部地球物理學科和大學院理學研究科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71年3月,從東北大學大學院理學研究科中途退學,並在同年4月起成為東北大學理學部附屬青葉山地震觀測所助手[3]。1977年,正式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7月成為東北大學理學部附屬地震預知觀測中心助教授。1989年4月,成為東北大學理學部附屬地震、噴火預知觀測中心教授。2008年,被評為美國地球物理學會院士,並在同年4月榮譽退休,被授予東北大學名譽教授稱號[3][2]。2014年,被日本地球物理學會日語日本地球惑星科学連合評為院士[4]

2020年,被選為講書始之儀(日語:講書始の儀)的侍講人。侍講題目為俯衝帶地震的發生機制和火山成因[5][6][7]

交換訪問

1978年6月,成為卡內基科學研究所訪問學者。1993年5月,成為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訪問教授日語客員教授[2]

榮譽

2017年,因關於俯衝帶構造的地震學研究,被授予日本學士院獎恩賜獎[1][3][8]。2019年,被授予瑞寶中綬章[9][10]

研究

長谷川昭長期關注於發生在俯衝帶的地震活動。根據構築在日本東北日語東北日本的高精度地震觀測網,使用地震層析成像法以高解像度明確了俯衝帶的地殼地幔結構,他發現了雙層深源地震面。通過上述方法,他還發現了俯衝帶的地震和火山現象是因隨着俯衝帶向大陸板塊之下移動的水而引起的原理[5][11][12]。具體而言,岩石的強度會因相變產生的脫水反應下降。長谷川昭認為,水進入地幔楔後產生的岩漿上升後會使得地殼下部軟化,使應力集中在其正上方的上地殼。與之對應的強度下降會對板內地震的發生起着很大的作用[4]

此外,長谷川昭通過固有地震日語固有地震的發現,提出了改良版的凹凸體模型日語アスペリティ,並發現了板塊邊界強度較小的事實[4]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