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是中國農村地區歷史悠久的基層行政區單位[1]:83。源於十六國時期始置的軍鎮[2]:130[1]:83[2]:64。
清朝末年,鎮成為現代行政學意義上的基層行政區單位。中華民國建國後沿用[1]:84。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鎮的設定各有不同。
歷史
漢語中,「鎮」最初的含義是指「一方之首山」,即一定區域內最高最大的山。由於這些山上常有駐軍,所以「鎮」逐漸有「鎮壓」、「鎮守」之意,引申為駐軍之地,成為區域概念[1]:83。
十六國時期,地方政府軍鎮化。地方行政區劃體系中,不設州郡,直接以軍事性單位治理百姓。當代研究者指,此類軍事性單位名稱各異,可歸為軍鎮、護軍、城(堡、壘、壁、塢、固、屯)三類[3]:131。
北周時,內地亦設置軍鎮。隋唐時期的鎮,已從軍鎮轉化為商業市鎮,成為具有經濟、軍事性質的轄區[2]:64。
宋朝時,政府採取廢縣為鎮等措施,設置經濟性的鎮[2]:64。
翻譯用詞
英文單詞「Town」一般翻譯為鎮、鄉鎮,「Township」翻譯為鎮區。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