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詩話是中國古代對詩文的文學批評。
許顗在《彥周詩話》稱:「詩話者,辨句法、備古今、紀盛德、錄異事、正訛誤也。」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詩話之源,本於鍾嶸《詩品》。」中國的第一部詩話作品是歐陽修的《六一詩話》,歐陽修在序中說:「居士退居汝陰,而集以資閒談也。」[1]歐陽修《六一詩話》之後司馬光作《溫公續詩話》[2]。宋朝人喜著詩話,郭紹虞《宋詩話考》統計現存完整的宋人詩話有42種,加上散佚者合計138種。其中以張戒的《歲寒堂詩話》、姜夔的《白石道人詩說》、嚴羽的《滄浪詩話》成就較高,產生了理論批評性質。特別是《滄浪詩話》中提出學詩的三境:「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至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也。」袁枚對宋朝詩話持否定態度:「我讀宋詩話,嘔吐盈中腸。」
詩話作品盛極於明清朝,李東陽的《懷麓堂詩話》、謝榛的《四溟詩話》、王世貞的《藝苑卮言》、王世懋的《藝圃擷余》都是質量頗高的作品。趙翼的《甌北詩話》、潘德輿的《養一齋詩話》等,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潘德輿又云:「詩有三境,學詩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煉,終尚自然,詩之三境也。」又如何文煥編印《歷代詩話》、《歷代詩話續編》、《清詩話》,在理論批評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張伯偉指出,元好問的《中州集》、方回的《瀛奎律髓》、錢謙益的《列朝詩集》等書的「這些小傳兼詩評的文字輯出單行,即成詩話」,他同時也認為朱彝尊的《靜志居詩話》、王昶的《蒲褐山房詩話》「這一類詩話,溯其源流,便是從選本中分化而出」[3]。詞話、曲話等形式也在詩話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特點為韻文與散文並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也被視為詩話作品[4]。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算是現代詩話的一種,偶雜以西方文學理論,最明顯是受叔本華哲學的影響,認為藝術的目的就是「在描寫人生之苦痛與其解脫之道」。[5]《人間詞話》引喻的三種境界,第一境出自晏殊的〈蝶戀花〉,第二境引自柳永的〈鳳棲梧〉,第三境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6]。夏志清認為錢鍾書的「《談藝錄》是中國詩話里集大成的一部巨著,也是第一部廣采西洋批評來譯註中國詩學的創新之作。」。陸文虎認為《談藝錄》當是傳統詩話的最後一種,所謂「《談藝錄》出而詩話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