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薄伽梵歌》(梵語:भगवद् गीता,羅馬化:Bhagavad Gītā,字面意思是「薄伽梵(至尊神)[註 1]的頌讚/贊歌」),又稱為《薄伽梵頌》,是印度教的重要教典,敘述了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中的一段對話(位於《毗濕摩篇》的23–40),也簡稱為神之歌(Gītā)。學術界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摩訶婆羅多》中敘述的事件導致了現在爭鬥時的到來,在這個年代的開始(大約五千年前),黑天向他的朋友兼奉獻者阿周那講述了《薄伽梵歌》。它是唯一一本記錄神而不是神的代言人或者先知的言論的經典。
《薄伽梵歌》被多數印度教徒視為聖典,雖然它是詩史的一部分,但是它也被視為奧義書之一,內容總共有七百句,分為十八章。
《薄伽梵歌》描述了阿周那與黑天之間在俱盧之野戰爭前,在戰場上的對話。當時的阿周那看見許多親戚朋友都在敵對陣營,感到難過而困惑,因此向正在充當他馬車夫的黑天尋求指導。黑天對阿周那的勸導,採用了許多印度教基本的宗教信念與概念,而且他也向阿周那展現他與宇宙為一體的神身,最終成功說服阿周那參戰。
《薄伽梵歌》總共由18章組成:
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羅伯特·歐本海默博士在談及他對於發明原子彈一事的感受時引用了《薄伽梵歌》的其中一段經文:
現在我成了死神,諸世界的毀滅者[註 2]。
——朱利葉斯·羅伯特·歐本海默
這段經文因被歐本海默博士引用一事而變得廣為人知[1]。
對歐本海默博士引用這段經文這一舉動的原因是甚麼這個問題已有多個解答方案[2][3]。這段經文的原意是永遠存活的克里希納神既是天地萬物的主宰者,也是眾生壽量的計算者,祂向阿朱那解釋説 不論他會否參與戰鬥,作為時間的具象化形式的克里希納神最終仍會奪去這場戰爭的全部參與者的性命[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