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鼠(學名:Rattus norvegicus f. domestica[1]:147;英語:fancy rat)是褐家鼠(學名:Rattus norvegicus)的馴化型[2],生理和心理上都與野生的褐家鼠存在區別[3]。
花枝鼠是能在市面上買到的家養寵物之一[3]。花枝鼠有一定傳播疾病的風險[4]。比如,在與野生的褐家鼠接觸後,仍然有傳播鏈狀芽孢桿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等病原體的風險[5]。通過清洗籠舍、觸摸後洗手等方法可以降低花枝鼠傳播疾病的風險[4]。
特徵
當作寵物飼養的花枝鼠與野生的褐家鼠毛色有很大區別,牠們的毛色大都是野生花枝鼠中很少有的突變型,包括肉桂色、淺黃褐色、米色、藍色,以及巧克力色等,部分花枝鼠的毛還會出現顏色變化,呈現深淺環紋等圖案[6]。花枝鼠的眼色包括黑色、粉色,以及紅色,部分花枝鼠兩邊眼睛的顏色不同[7][8]。
培育出的無尾和無毛花枝鼠面臨倫理爭議,因為尾巴和毛對花枝鼠的正常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無毛花枝鼠和無尾花枝鼠的生存品質相比有尾巴和有毛的花枝鼠低[9][10]。
花枝鼠是相對具有較強社會性的動物,同一個籠子中最好要有多隻花枝鼠,單獨飼養一隻花枝鼠是不明智的[11]。雄性花枝鼠之間共同生活之初會發生打鬥,但在分出優劣後,攻擊行為就會停止[12]。如果需要花枝鼠進行交配,雌性和雄性花枝鼠的鼠齡都應該在六個月以上,而且同一籠中最好不應出現兩隻或以上的雄性花枝鼠,一雌一雄或二雌一雄是較好的搭配。臨交配才將雌性和雄性花枝鼠放在同一籠中,交配行為也不一定會發生[13][14][15][16]。
公共衛生
花枝鼠有一定傳播疾病的風險,牠們帶上病原體的最直接途徑是與野生褐家鼠接觸時,野生褐家鼠將病原體傳播給花枝鼠[4]。比如,花枝鼠與野生褐家鼠接觸之後,會有傳播鏈狀芽孢桿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等病原體的風險[4][5]。
2004年,美國的一場沙門氏菌爆發源頭就是當地居民飼養的花枝鼠[17]。2017年,也有一場由花枝鼠引發的漢城病毒爆發[18]。
能預防花枝鼠傳染人的方法有:清洗籠舍(但不能使用廚房水槽,最好戴上面罩和手套)、觸摸後洗手、不親吻花枝鼠、不把牠們拿到離臉部太近的位置、不讓花枝鼠進入臥室和儲存食物和烹飪食物的區域等[4]。
歷史
對褐家鼠的馴化歷史可追溯到18到19世紀。當時,歐洲開始出現以捕捉褐家鼠為生的捕鼠人職業。捕鼠人在捕捉到褐家鼠後,一般會將其殺死或出售給「小狗抓老鼠」的賭博活動[19]。所謂「小狗抓老鼠」是指將小型犬和一些褐家鼠放在同一個坑裏,參與者就狗能在多久時間內殺死所有的鼠下注。小狗抓老鼠直到20世紀初都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活動,在這一遊戲風靡的時期,一些捕鼠人和賭博遊戲的參與者將一些毛色奇異的褐家鼠留下進行飼養[2][20]。一般認為,自詡為維多利亞女王御用捕鼠人的傑克·布萊克和當時倫敦最大的娛樂場所經營者傑米·肖兩人開創了將褐家鼠當作寵物飼養的先河,現在許多市場上能買到的花枝鼠都是由他們最先豢養的[2][21]。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