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放養(英語:Free range)是指畜牧業中動物可在某個時間段於戶外自由活動的養殖方式。農場放養區一般是設有圍欄的封閉區域,因此理論而言自由放養也屬於一類圈養方法。不過,相比封閉籠舍中的圈養,自由放養賦予了動物額外的活動空間,以及室內環境不具備的太陽光等自然資源。自由放養可適用於產肉、產蛋、產奶動物養殖。部份消費者只選擇食用自由放養動物的肉製品,這被稱為道德雜食主義英語Ethical omnivorism

牧場中,飼養的動物被允許在無圍欄限制的區域活動。而集約化畜牧業,例如集中飼養作業英語Concentrated animal feeding operation則與之相反,動物全天被關在室內籠舍,沒有外出活動的機會。在以農業為主的經濟體中,自由放養是常見的畜牧方式。

歷史

如果將自由放養等同於放牧,那麼在鐵絲網發明之前,大多動物都以自由放養的方式養殖。在20世紀前,人們對動物疾病與營養需求了解不多,因此室內封閉環境養殖因過高的人力與經濟成本而難以實現。除高收益動物(例如奶牛)外,家畜一般都施行自由放養。

直到1920年代前,放養仍是家禽主要的飼養方法。當時人類還未發現維生素A維生素D,因此家禽仍需從青飼料(以草和穀物為主)和陽光中獲取必需養份。[1]直至1950年代,一些大型的商業養殖場仍以自由放養作為主要養殖方式。而後動物營養研究促使越來越多的家禽與家畜採用關籠飼養的方式。

爭議

雖然人們通常認為自由放養更符合動物福利需求,但也有學者認為,並非所有散養都優於籠舍養殖。部份條件不佳的散養環境可能會導致家禽患上疾病,或受野生動物的捕食威脅。[2]此外,家禽在自然環境中可能會出現攻擊同伴的行為。並且實行自由散養的養殖場也比傳統集中養殖產生更多污染物。[3]一些在設計上考慮到鳥類自然行為表達的籠舍或許比上述散養更適合家禽生活。[2]

圖集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