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病[1]是一種由缺乏維他命B1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體重下降、精神萎靡、感官功能衰退、體虛、間歇性心律失常。

西方諸語言中的腳氣病多為Beriberi一詞,由僧伽羅語引用而來,在僧伽羅語中是「不能不能」的意思,指為病重得不能做任何事[2]。1901年荷蘭醫學家伊科曼和格里金斯發現其致病原因為缺乏某種存在於穀皮中的營養素。

中文「腳氣病」的來源仍有爭議,在《千金要方》中將一種從足部開始逐漸腫脹無力的症狀稱為腳氣(當然不同於足癬),且此病出現與漢人開始食用精米的時間類似;但也有說法稱古人所說的腳氣病乃是丹藥中毒所致,非維他命B1缺乏[3]

在以精製白米為主食的區域中,腳氣病一度很常見。此種米食因為去除米糠,所以可以增加保存期限與口感,但也因此去除掉硫胺(thiamine)[4][5]。在19世紀末之後才發現精製米類與腳氣病的關係。1925年發現這種營養素是維他命B1

流行病學

糙米富含維他命B1,然而製造精品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碾米,必須除去稻殼好讓米粒容易乾燥,這使稻米的保存期限可以延長到數年。這種革新的稻米保存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饑荒的發生,在以米飯為主食的亞洲地區尤其如此。然而,碾米的過程徹底去除了稻米所含的維他命B1,這對能從肉和蔬菜中補充維他命B1的富貴人家來說不是問題,但是對大部分亞洲人而言,腳氣病是存在歷史長達數千年的流行病[6]

以往,腳氣病與過度依賴精製白米的飲食有關,因此在發現二者之間的關係後,就可以藉飲食方法來預防與治療這種營養素缺乏症,例如添加便宜的米糠。但是腳氣病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拘留單位一再發生。2007年擁擠的海地監獄中腳氣病率、死亡率奇高,最後發現是因為在煮飯之前採用的傳統的洗米程式,去除了美國政府所供給的「營養強化白米」中添加的營養素。[7]象牙海岸,某高度懲處的監獄中發現64%囚犯有腳氣病,這些人在治療前有神經症狀(佔41%)、心血管症狀(呼吸困難佔42%、胸痛佔35%)、下肢水腫(51%)。治療後痊癒率97%。[8]

極度壓力下的種群也有較高的腳氣病風險。流離失所的種群,例如戰爭難民,就較容易遭受微量營養素缺乏症,包括腳氣病。[9]因為饑荒導致的極度營養缺乏也會造成腳氣病,不過症狀可能會被其他饑荒相關的健康狀況而在臨床評估時被忽略掉。[10]極端減重的節食有時可能也會引起類似饑荒的生理狀態而伴隨腳氣病的發生。[11]

1999年發生在台灣宜蘭靖廬拘留所亦發生因維他命B1缺乏造成的腳氣病集體爆發事件,共80名病患,12例嚴重個案,3人死亡。[12][13]根據1993-2008年之間數波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數據顯示,台灣飲食中的維他命B1主要來自豬肉類、米食類與黃豆類及其製品;不同性別年齡層間的維他命B1缺乏盛行率在15%至30%之間。[14]

中國遠洋捕魷漁船靠岸間隔極長,導致工人飲食極其簡單,船方也未提供維他命B1補充劑。從2013到2021年,Outlaw Ocean Project登上超過24艘中國遠洋魷船,發現其中14艘上至少24名工人有腳氣病症狀,其中15人之後死亡。[15]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