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氨酸(Cystine),學名「二(β-硫-α-氨基丙酸)」,是兩分子半胱氨酸氧化得到的氨基酸,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屬於二硫化物類。

Quick Facts L-胱氨酸, 識別 ...
L-胱氨酸
IUPAC名
(2R,2'R)-3,3'-Dithiobis(2-aminopropanoic acid)
別名 雙硫丙氨酸、3,3'-二硫代二丙氨酸
識別
CAS編號 56-89-3  checkY
PubChem 595
ChemSpider 575
SMILES
 
  • O=C(O)C(N)CSSCC(N)C(O)=O
InChI
 
  • 1/C6H12N2O4S2/c7-3(5(9)10)1-13-14-2-4(8)6(11)12/h3-4H,1-2,7-8H2,(H,9,10)(H,11,12)
InChIKey LEVWYRKDKASIDU-UHFFFAOYAA
ChEBI 35492
KEGG C01420
IUPHAR配體 5413
性質
化學式 C6H12N2O4S2
摩爾質量 240.3 g·mol−1
熔點 260–261℃ (分解)
溶解性 190 mg/l (20℃)
危險性
MSDS MSDS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Close


性質

無色或白色六角形板狀晶體或結晶粉末,無味。等電點4.6。L-型 (c = 1~2%,於5摩爾/升鹽酸中)。難溶於水,不溶於乙醇乙醚氯仿,易溶於稀酸、鹼中。

有三種異構體:左旋體L-(−)-胱氨酸)、右旋體(D-(+)-胱氨酸)、內消旋體

容易被乙硫醇二硫蘇糖醇還原劑還原,還原後二硫鍵拆開成兩個半胱氨酸。加熱也會使二硫鍵斷裂。[1]

歷史

1810年首先由威廉·海德·沃拉斯頓膀胱結石中發現。1832年,貝采利烏斯將其命名為胱氨酸。廣泛存在於頭髮角蛋白中。人髮中的含量約為5%(以質量計)。[2]

製取

通常從人髮水解液中提取、精製而得。也可由半胱氨酸在鹼性水溶液中氧化而得。

用途

胱氨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分。蛋白質中兩個半胱氨酸殘基之間形成的二硫鍵對維持蛋白質的結構具有重要作用。也用於醫藥、食品、化妝品等行業。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