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薩爾巴里起義(英語:Naxalbari uprising)是1967年發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縣西里古里區納薩爾巴里警管區的農民武裝叛亂。[1][2] 它主要由當地部落和被稱為「西里古里集團」的共產主義者領導,被這一事件鼓舞的納薩爾巴里運動迅速從西孟加拉邦蔓延到印度其他邦,使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簡稱印共(馬))發生了分裂。[3]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8年3月2日) |
背景
起義發生於中國共產黨執政、越南戰爭、古巴革命、中蘇分裂後。查魯·馬宗達派認為,在印度發動持久人民戰爭的時機已經成熟。查魯·馬宗達在1967年前後發表了八篇文章,後來被稱為歷史性八文,這些文章成為納薩爾巴里運動的意識形態基礎。[3][4]
歷史
1965年和1966年,共產主義者已經在納薩爾巴里地區取得進展。「西里古里集團」呼籲發起武裝鬥爭。1967年3月3日,一些農民奪得了該地的一塊土地,開始收割莊稼。3月18日後,農民開始奪取喬特達的土地。[3] 全區都設立了農民委員會,共維持四個月。第一次衝突發生在農民和地主之間,佃農Bigul Kisan被地主紳士們毆打。這場暴力衝突發生於農民委員會從地主紳士們手中奪取土地、糧食和武器時。政府開始動員警察。Jharugaon村的巡視員被農民委員會成員殺害。為了報復,1967年5月25日警方開槍殺害了9名婦女和1名兒童。[3] 到6月為止,農民委員會已在納薩爾巴里、卡里巴里和Phansidewa周圍地區奪取了喬特達的土地、軍火和糧食。大吉嶺附近地區的茶園工人罷工支持農民委員會。7月19日,政府派遣準軍事部隊。詹加爾·桑塔爾等領導人被捕,查魯·馬宗達等轉入地下。其他一些人遇害。[1][3]
影響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印度的春雷》,高度評價該起義,導致中國與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惡化。印共(馬)驅逐了許多支持起義的成員。查魯·馬宗達、Souren Bose、Mahadeb Mukherjee和Dilip Bagchi在同一天被驅逐。被驅逐者後來組成共產主義革命者全印協調委員會,並進一步發展為印度共產黨(馬列)。它進一步導向了比哈爾邦部分地區(見拉爾塞納)和納薩爾派的其他類似運動,如斯里卡庫蘭農民起義。[3]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