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內斯·尼古勞斯·布侖斯惕[1][註 1](丹麥語:Johannes Nicolaus Brønsted,丹麥語發音:[joˈhænˀəs ne̝koˈlɛːus ˈpʁɶnsteð],1879年2月22日—1947年12月17日),又譯布朗斯特、布朗斯台德、布忍斯特,丹麥物理化學家。[2][3][4]他於1899年和1908年在哥本哈根大學分別獲得化學工程學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隨即任母校的無機與物理化學教授[5]。
1906年,布侖斯惕發表了他關於電子親合能的諸多論文中的第一篇[6]。1923年,他與英國化學家托馬斯·馬丁·勞里分別同時提出了酸鹼質子理論。[7][8]同年,吉爾伯特·路易斯提出了酸鹼電子理論,但這兩種理論均被普遍使用[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布侖斯惕反對納粹,故他於1947年當選丹麥議會議員,但彼時他已病重無法出任,當選不久後便溘然長逝[10]。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