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山線鐵路第二三叉河橋是位於中華民國台灣苗栗縣三義鄉三義車站北端跨越西湖溪的一座鐵路橋樑,1990年中重建通車。

Quick Facts 第二三叉河橋, 座標 ...
第二三叉河橋
Thumb
第二三叉河橋(台鐵山線鐵路)
座標24.426774°N 120.773702°E / 24.426774; 120.773702
承載台鐵臺中線(山線)
跨越西湖溪
地點 臺灣苗栗縣三義鄉
官方名稱第二三叉河橋
維護單位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設計參數
橋型上部結構:上承式預力箱型梁
下部結構:單圓柱懸臂式RC橋墩、沉箱基礎
全長118.8米(390英尺)
闊度雙線橋樑(10.45公尺)
最大跨度19.8米(65英尺)
歷史
施工單位世仁營造有限公司
開工日大日本帝國第一代橋:1903年4月10日
臺灣地區第二代橋:1987年3月11日
完工日大日本帝國第一代橋:1903年12月15日
臺灣地區第二代橋:1990年6月17日
總造價新臺幣1億4千餘萬元
開通日大日本帝國第一代橋:1903年10月7日
臺灣地區第二代橋:1990年6月28日
重建日臺灣地區1990年6月17日
地圖
Thumb
Close

沿革與設計

第一代橋

1902年4月起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開始興建苗栗至三叉河(今三義)路段的縱貫鐵路,並在跨越西湖溪之處分別架設「第一三叉河橋」與「第二三叉河橋」。

第一代橋在1903年4月10開工,同年10月7日苗栗三叉河間通車、12月15日本橋竣工,長約39.3公尺鈑梁橋,共3橋孔(每孔40英呎),橋台與橋墩採用紅磚混凝土及砌粗石構造,沉箱基礎約5.91至6.1公尺[1][2][3][註 1]

第一代橋於戰後1960年八一水災時,北橋台翼牆及路基遭洪水沖毀後,重建翼牆並在上游河床興建護岸[4][註 2],推測此時本橋已增建1橋孔(合計4孔)[5]

1978年10月20日,包含第二代橋在內的山線鐵路苗栗~臺中路段電氣化通電,橋上增設電車線電桿等設備,25日正式啟用[6][7]

第二代橋

台鐵局自1980年代起,實施大規模舊橋重建,由於第二三叉河橋舊橋老舊且植基不深,於是納入「鐵路沿線老舊橋樑重建工程」計劃改建。新橋建於第一代橋下游側9公尺處,由世仁營造有限公司承包興建,下部結構為直徑2.6公尺單圓柱懸臂式RC橋墩及直徑5.5公尺深18公尺的圓形開口沉箱基礎、上部結構則為上承式簡支預力箱型梁,每孔跨度19.8公尺計6孔,為橋長118.8公尺的雙線橋,並將橋樑兩端原半徑641公尺與700公尺的彎道改善為半徑1,000公尺彎道以提高車速。新橋自1987年3月11日開工,1990年6月17日完工,為配合「山線鐵路竹南豐原間改線與雙軌工程」施工需要,在同年6月28日先切換西主正線單線通車並停用舊橋[3],橋面鋪設傳統道碴軌道

隔年(1991年)配合「山線竹南豐原間改線與雙軌工程」鋪設東正線,列車改以東正線行駛,西正線暫時停用[8],直到1993年6月17日銅鑼三義間完成複線通車後[2][註 3],本橋才成為雙向行車之橋樑。 目前舊橋遺跡僅剩南岸紅磚橋台和路基,橋台上還留有鋼鈑樑固定器。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