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夏赫里爾內閣印尼語Kabinet Sjahrir Ketiga)是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第4屆內閣,也是印尼首任總理蘇丹·夏赫里爾領導的最後一屆內閣。本屆內閣自1946年10月組建,至1947年6月,由於執政聯盟內部就《林牙椰蒂協定》的實施以及隨後與荷蘭人的談判等問題發生分歧,內閣倒台。本屆內閣還誕生了印尼第一位華人閣員陳寶源

背景

反政府武裝將蘇丹·夏赫里爾總理綁架後,策劃發動政變推翻蘇加諾哈達政府,成立由坦·馬拉卡為首的「最高政治委員會」取代內閣,並要求蘇加諾總統將軍權移交給蘇迪曼將軍。綁架行動的負責人蘇達索諾將軍在穆罕默德·亞明的陪同下到雅加達與蘇加諾總統討論交權事宜,但兩人都被政府逮捕了。蘇加諾最終說服蘇迪曼釋放夏赫里爾並逮捕了包括坦·馬拉卡在內的叛亂分子。[1]

1946年8月中旬,印度尼西亞中央國民委員會聲稱目前的情況有充分的理由回複議會制內閣。夏赫里爾第三次受命組閣,但這次他在選擇閣員時擁有的話語權沒有前兩次大。經過六個星期的磋商,10月2日新內閣宣佈成立,參與本屆內閣的黨派很多,有來自華人阿拉伯人社區的代表,還有一位女性閣員。同日,蘇加諾總統下令解除緊急狀態並任命夏赫里爾組閣。10月5日,蘇加諾在西爪哇井里汶正式任命了內閣成員。[2][3]

組成

Thumb
夏赫里爾總理兼外長

首長

內閣部長

國務部長(無任所)

  • 國務部長:斯里蘇丹哈孟庫布沃諾九世(無黨派)
  • 國務部長:瓦希德·哈希姆(馬斯友美黨)
  • 國務部長:維卡納(青年代表大會)
  • 國務部長:蘇達索諾(社會黨)
  • 國務部長:陳寶源(社會黨)
  • 國務部長:塞蒂亞布迪(無黨派)[4]

初級部長

  • 外交部初級部長:阿古斯·薩利姆(無黨派)
  • 內政部初級部長:維約諾印度尼西亞農民陣線
  • 司法部初級部長:哈迪(無黨派)
  • 財政部初級部長:盧克曼·哈基姆(印度尼西亞民族黨)
  • 經濟部初級部長:優素福·維比索諾(馬斯友美黨)
  • 衛生部初級部長:約翰內斯·萊梅納(印度尼西亞基督教黨)
  • 教育部初級部長:古納索(無黨派)
  • 社會事務部初級部長:阿卜杜爾·馬吉德·佐約阿迪寧拉特(社會黨)
  • 國防部初級部長:哈爾索諾·特約克羅米諾托(馬斯友美黨)
  • 新聞部初級部長:阿卜杜拉赫曼·巴斯沃丹(無黨派)
  • 交通部初級部長:塞蒂亞吉德(印度尼西亞工黨)
  • 公共工程部初級部長:赫爾林·拉奧(印度尼西亞民族黨)

倒台

1947年3月25日,印尼與荷蘭簽訂了《林牙椰蒂協定》。協議的簽訂是英國向荷蘭施壓的結果,因為英國計劃與印尼簽訂合約,以便將他們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駐紮在印尼的部隊撤回國內。協議承認了印尼共和國對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事實上的主權,並呼籲成立一個聯邦制的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5]但協議簽訂以後,雙方有越來越多的人反對協議內容,並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協議。1947年5月27日荷蘭發出最後通牒,印尼政府將此視為戰爭威脅,不過後來荷印總督范·穆克中將做出了澄清,而夏赫里爾總理也做出了一系列讓步,包括承認荷蘭對印尼主權和對外政策的臨時控制。包括阿米爾·謝里夫丁和維卡納在內的內閣左翼成員都譴責這些讓步,執政聯盟內部的小黨派一一拋棄了夏赫里爾總理,與馬斯友美黨一起聯手反對總理的政策。面對反對的聲音,夏赫里爾於7月27日的早些時候宣佈辭職。蘇加諾總統再次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同時要求看守內閣繼續工作,直到新內閣產生。[6][7]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