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嵴[1][2][3](brow ridge)俗作「眉脊」,又稱眉弓[4](superciliary arch)、眶上嵴[5](supraorbital ridge),是指靈長類動物骨性眼眶上方向前突出的弓形狀骨質隆起。在現代人類中,眉毛位於眉嵴下緣。女人的眉嵴往往較難觀察到,只有從側面才容易觀察到眉嵴。

Quick Facts 眉嵴, 標識字符 ...
眉嵴
額骨的外表面,眉嵴在右邊被標記為 "上睫弓"(superciliary arch)
標識字符
TA98A02.1.03.005
TA2524
FMAFMA:52850
格雷氏p.135
骨骼解剖學術語英語Anatomical terms of bone
Close
女人的眉嵴往往較難觀察到,如上圖的女性頭骨,只有從側面才容易觀察到眉嵴

額骨在眼窩和鼻根上方的水平增厚,在鼻根上方沒有中斷,被稱為眶上隆起(眶上環,有時也被錯誤地稱為眉毛隆起)。這種骨質隆起是各種前人類和原始人類以及其他一些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和大猩猩)頭骨上的顯著特徵。

眼眶上部凸起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確定。[6] 由於沒有肌肉附着在其上,這種骨增厚通常被解釋為一種穩定適應:如果顱骨暴露在高咀嚼壓力下,因此由於強大的咀嚼裝置而導致強大的靜態負荷,強大的眶上環抵消了可能的骨折風險。[7][8][9] 也有人懷疑這些突出的骨頭原本可以保護眼睛。[10]

然而,這種解釋在 2018 年遭到了反駁,因為基於 Kabwe 1 頭骨(被歸類於羅德西亞人)的計算機模擬並未顯示出任何機械性優勢。[11] 約克大學考古學系的解剖學家 Paul O'Higgins 是該模擬的共同實行者之一,他認為眼上隆起可能是一種表明支配地位的社會信號。[12] 另一方面,在解剖學上現代人類(智人)失去了眼睛上方的凸起,以眉毛運動的形式出現了更微妙的社會信號。

許多人的額骨在每隻眼睛上方也有明顯的隆起。然而,這兩個眉弓(Arcus superciliaris,又名眉毛隆起)在鼻根上方被眉間隔開,眉間不像隆起那樣突出,通常是無毛的。

在人類中,眉嵴具有性別二態性,通常男性的較為明顯,其原因是性激素睾酮的差異,在青春期導致面部骨骼發生變化並可能形成突出的骨隆起。跨性別女性可以通過面部女性化手術削除這種突出。[13]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