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臉角鴞(學名:Ptilopsis leucotis)是鴞形目鴟鴞科下的一個物種。南白臉角鴞(Ptilopsis granti)本來也是一併收錄於此物種中,後來才被劃分為另一物種。
白臉角鴞可於橫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與赤道之間的地域中找到其蹤影。牠出現於貝寧、布基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吉布提、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岡比亞、加納、畿內亞、畿內亞比紹、肯雅、利比里亞、馬里共和國、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塞拉利昂、蘇丹共和國、多哥、烏干達等國家。
外形特徵
全長19-24厘米,體重不詳,雌鳥比雄鳥體型稍大。全身體羽棕灰,遍佈細長縱紋。白色面盤邊緣黑色。虹膜深黃或橘紅。
生長繁殖
每年1-9月為繁殖季節,利用天然樹洞後其他大型鳥類的棄巢營巢,一個巢位可能連續數年被使用。通常一次產2-3顆蛋,間隔2天產一顆。雌鴞產下第一顆蛋後開始孵卵,孵化期約30天。由雌鴞獨力孵蛋,雄鴞提供食物。幼鳥破殼後約需父母30-32天的養育方可離巢。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
急性應激反應
北白臉角鴞以其特殊的防禦機制而著稱。當有敵人靠近時,白臉角鴞會選擇不同的戰術。如果對方是一個體型略大於自己的貓頭鷹(比較容易戰勝),它會豎起所有的羽毛,撐大自己示威,以恐嚇對方不要接近;如果對方是一個體型超大的貓頭鷹(難以戰勝),它會立刻縮起羽毛,拉長身體,眯起眼睛,把自己變成一個「樹枝」,並伺機逃跑,這是應對嚴重刺激的最終手段。北白臉角鴞會與相近物種分享這一偽裝技能,比如非洲角鴞。
事實上,許多其他種類的貓頭鷹都會使用這項偽裝技能「Tarnstellung」(德語直譯:偽裝姿態),也就是縮小身體看起來像個破樹枝,有些種類還會眯着眼睛,聳起翅膀做一個「德古拉」吸血鬼的造型以隱藏身下淺色的羽毛,這種行為能在東美角鴞受到驚嚇時看到。
參考資料
- Sinclair, Ian & Ryan, Peter (2003) Birds of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Struik, Cape Town.
-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rthern_white-faced_ow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