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KPMG,簡寫自Klynveld Peat Marwick Goerdeler)是以會計業務為中心的大型國際專業服務英語Professional services網絡,為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主要提供審計稅務管理諮詢法律服務。總部設於荷蘭[2],在全球逾144個國家或者地區設有分支機構,員工總數達236,000人[3]。畢馬威於2020會計年度,實現292.2億美元的收入[4]

Quick Facts 畢馬威, 公司類型 ...
畢馬威
公司類型專業服務網絡
成立1987年(由四家公司逐步合併而成)
代表人物Bill Thomas(全球主席暨執行長)[1]
總部 荷蘭阿姆斯特丹[2]
產業專業服務會計師行業)
服務審計
稅務
諮詢
法律
營業額292.2億美元(2020年)
員工人數227,000 (2020)[3]
網站home.kpmg
Close

命名來由

KPMG這個名稱,取名自合併前四家會計事務所創辦人的姓氏。

  • K:皮特‧克萊恩費爾德(Piet Klijnveld),於1917年在阿姆斯特丹成立Klynveld Kraayenhof & Co.
  • P:威廉‧巴克萊‧皮特(William Barclay Peat),於1870年在倫敦成立William Barclay Peat & Co.
  • M:詹姆斯‧馬域 (James Marwick),於1897年,和羅傑‧米切爾Roger Mitchell)在紐約市成立Marwick, Mitchell & Co.
  • G賴因哈德·格德勒英語Reinhard GoerdelerReinhard Goerdeler),於1897年在德國創立Deutsche Treuhand-GesellschaftDTG),反納粹人士卡爾·格德勒之子,對四家公司的合併有着重大的貢獻,並在合併後出任主席。

至於中文譯名「畢馬威」來自1991年起公司名稱(KPMG Peat Marwick,及後於1995年縮寫回現稱)後半部分的譯音,亦是現在公司縮寫KPMG中P和M的全稱含義。

沿革

Thumb
阿姆斯特爾芬畢馬威總部大樓
Thumb
多倫多畢馬威大樓
Thumb
洛杉磯畢馬威大樓

早期

畢馬威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威廉·巴克萊·皮特英語William Barclay Peat倫敦創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5]。1877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Thomson McLintock)在格拉斯哥開辦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5]。在1925年,威廉·巴克萊·皮特公司和馬威克·密卓爾公司(Marwick Mitchell)合併成為後來為人熟知的畢馬威(Peat Marwick)。

在1917年,皮特·克萊恩費爾德英語Piet Klijnveld和克賴恩霍夫(Jaap Kraayenhof)在阿姆斯特丹創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

併購

(為閱讀方便,1995年後的KPMG統稱為畢馬威。)

1979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公司改組為KMG,由一家只在本國開展業務的公司,變革為一家開展國際業務的跨國企業[5]。隨後在1987年,KMG與畢馬威在美國合併成為了現在的KPMG,而在英國,合併後的公司叫做畢馬威-麥克林托克公司[5]

1990年,這兩個分公司統一名稱為「KPMG-畢馬威-麥克林托克」;但在1991年,他們又更名為「KPMG-畢馬威」;最終在1995年,該公司正式定名為「KPMG」。

1997年,畢馬威和安永曾經共同宣佈他們將合併,此舉意在對抗普華和永道的合併。然而最後,普華永道的合併得到了批准,而畢馬威和安永的合併則不了了之[6]

近期歷史

2001年,畢馬威通過IPO剝離了自己旗下的諮詢公司,也就是後來為人所知的畢博公司[7]。而英國和荷蘭的諮詢部門則在2002年出售給了源訊(當時稱「Atos Origin」)[8]。2003年,畢馬威又剝離了自己的法律部門,將他們出售給了FTI咨詢[9][10]

2007年10月,畢馬威合併了它在英國、德國、瑞士列支敦士登的子公司。約翰·格里菲斯-瓊斯與拉爾夫·諾能馬歇爾成為了公司的共同主席[5]

2008年12月,由畢馬威負責審計的特里蒙特集團的基金在麥道夫策劃的「龐氏騙局」當中損失至少23.7億美元[11]。因此畢馬威遭到了投資者的集體訴訟[12]

2009年1月14日,畢馬威和德勤一起取代了普華永道,成為了印度IT廠商薩蒂揚電腦服務公司(Satyam Computer Services)的審計事務所[13]。但是,印度特許會計師協會提出了異議,因為畢馬威並未在該協會正式註冊[14][15]

服務類型

畢馬威提供下述專業服務:[16]

  • 審計:法定審計和金融審計
  • 稅務:商務及個人稅務服務
  • 諮詢:畢馬威的顧問服務主要分為三大主題(成長、控制和效益)和九類具體服務:
    1. 會計諮詢服務
    2. 商務績效服務
    3. 公司財務
    4. 金融風險控制
    5. 取證
    6. 內部審計
    7. 信息技術諮詢
    8. 結構調整
    9. 併購諮詢

業務分佈

大中華區加盟所

以下列出畢馬威大中華區的加盟會計師事務所,各加盟所在法律上為獨立個體:

中國大陸地區
  •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特殊普通合夥)
港澳地區
臺灣

主要客戶

由於銀行業客戶眾多,故有「銀行家會計師」之稱。

主要國際客戶

畢馬威作為大型獨立審計機構擁有許多知名客戶:

員工

畢馬威美國分所被認為是對於母親上班族最好的十家企業之一[18]。這裏同時也是財富雜誌百家僱主當中排名第71的企業[19]。同時,畢馬威也是《Training》雜誌在125家企業中評選出的五佳員工培訓企業。[20]

根據College Grad.com的統計,畢馬威是美國大學生心目當中「四大」里的最佳僱主[21]。2008年,這家企業又被推選為「五十大職業生涯起步企業」之一[22]

畢馬威也榮獲了《時代周刊》評選的2008年最佳僱主。這也是它連續第四年進入該評比的前三名。但是也有傳言說,加入可以在評比中取得好的名次,參與調查的員工可以得到額外的兩天假期。有人質疑,這種做法會影響評選的客觀性。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畢馬威於2009年開始試行4天工作制,這也是為了避免大規模的裁員。但即便如此,仍有超過100名員工被辭退。其中有一些員工指責公司並未能及時宣佈裁員的信息。

2008年10月,畢馬威被加拿大傳媒集團授予「加拿大100大僱主頭銜」。該月晚些時候,這家企業又被《多倫多星報》評為了「多倫多最佳僱主」之一[23]

贊助

2008年2月,畢馬威與著名高爾夫球手菲爾·米克爾森簽訂了三年的贊助合同。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米克爾森需要在一切與高爾夫球有關的活動中戴標有「KPMG」標誌的帽子[24]

知名僱員

商界

  • 瑪格麗特·傑克遜 - 澳航董事局主席(2000-2007)
  • 悉德·凱斯勒 - 企業家
  • 米高·奧里瑞 - 瑞安航空CEO(1994-現在)
  • 扎林·帕特爾 - 英國廣播公司CFO
  • 科林·沙曼 - 英傑華董事局主席(2006-現在)
  • 克里·安德森 - 溫迪國際總裁(2007 - 現在)

政界

其他

  • 萊斯利·法拉爾 - 查爾斯王儲的財務顧問
  • 穆薩·哈立德 - 溫和穆斯林佈道者
  • 布魯斯·馬歇爾 - 作家
  • 米高·皮特 - 查爾斯王儲首席私人秘書
  • 內特·希爾 - PECOTA棒球投影系統的發明人[27]、政策類博客網站FiveThirtyEight.com創始人。
  • 保羅·提斯岱爾 - 前足球運動員
  • 卡特里娜·尤先科 - 前烏克蘭總統尤先科的夫人
  • 伯納德·阿維夏 - 作家
  • 保羅·萊波斯坦 - 演員
  • 吉比·海恩斯 - 流行歌手
  • 巴里·赫恩 - 體育企業家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