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子部[1]梵語Vātsīputrīya印度俗語:Vātsīputraka[2]巴利語Vacchīputtaka[3][4]),亦稱可住子部、跋次子部、跋私弗多羅可住子部、可住子弟子部、婆雌子部,音譯爲跋私弗底梨與部、跋私弗多羅部、婆蹉妒路部、婆蹉富羅部、婆麤富羅部、婆蹉富多羅部、跋私弗部、婆蹉部[5]部派佛教的部派之一,自先上座部分支,《大毘婆沙論》稱《發智論》評破了犢子部的根本宗義[6][7],故此部起源比說一切有部更早,它同大眾部分別說部說一切有部一起並列為早期四大部派[8]


上座部佛教

典籍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初期佛教

最初僧伽
 大眾部
 ├ 一說部
 ├ 說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聞部
 ├ 說假部
 └ 制多部
 上座部
 ├ 雪山部
 ├ 說一切有部
  ├ 說轉部
  └ 經量部
 ├ 可住子部
  └ 正量部
 └ 分別說部
  ├ 化地部
  ├ 法藏部
  ├ 飲光部
  └ 赤銅鍱部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歷史

犢子部主流支派正量部稱犢子部是在佛滅滿二百年時,犢子長老舉行第三次結集所確立的。據正量部文獻,該長老名犢子Vātsīputra,出土銘文記為Vāchiputa[2]

西藏翻譯的清辨《異部精釋》,所舉部派分化的不同傳說中第三說為正量部[9]的傳說:「世尊般涅槃後,一百三十七年,經難陀王而至摩訶缽土摩王時,於華氏城集諸聖眾」。「僧伽諍論大起,長老龍及堅意等多聞者,宣揚根本五事。……由是分為二部」。「如是僧伽紛爭,經六十三年,及犢子長老,集諸僧伽,息諸諍論,舉行第三結集」。《布頓佛教史》轉載了有關記載[10]

異部宗輪論》傳說,在佛滅第三百年中(即佛滅滿二百年後而未滿三百年),從說一切有部分出犢子部[11],南傳《島史》稱其從本上座部分出。

學說

早期宗義

犢子部根據地在跋蹉國Vatsa、Vaccha)都城拘舍彌地方,其早期宗義與說一切有部發智論》本身所確立的宗義大多相似,只有幾個需要注意的不同之處[6]

大毘婆沙論》記載:

十八部時期宗義

在犢子部確立後百年內,因為對《發智論》中的一頌[20]的解釋不同[21],又分出四個分支:

More information 偈頌, 《發智論》 ...
偈頌 發智論 法上部 賢冑部 正量部 密林山部
雖脫
而墜墮
外道道果 阿羅漢退 阿羅漢 1.預流果(初果) 2.思法(無學)
2.家家(二果向) 1.退法(無學)
饕餮
復來還
4.一間(三果向) 3.護法(無學)
3.一來果(二果) 4.住法(無學)
得安仍樂樂 有餘依涅槃界 阿羅漢住 獨覺 5.不還果(三果) 5.堪達(無學)
乘樂至樂所 無餘依涅槃界 阿羅漢進 6.阿羅漢果(四果) 6.不動(無學)
Close

其中以正量部最為興盛,它後來取代了原先犢子部的地位,自稱為根本正量部。《依說論》(《三彌底部論》)是現存僅有的正面記述十八部時期犢子系宗義的論書,《三法度論》是犢子系釋經之論書,經過了信仰大乘佛教者的詮釋。

依說論》(《三彌底部論》)記載:佛說有三種,依說人,即依契經所說諸法施設人,契經說,人與色等五蘊,不一不異;度說人,即三世行度施設人;滅說人,即命終五蘊盡滅施設人[22]。對於依說人、度說人,命終時捨此生之五蘊無遺,受五蘊中間有,依五蘊中間有,可施設有,從此有度至彼有[23]

異部宗輪論》記載的犢子部宗義:

真諦譯《部執異論》額外的記載了犢子部的一些其他宗義:

宗義諍論

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性空論者,將犢子部等批判為補特伽羅論者之後,有關的大是大非諍論從未止息。

補特伽羅問題

一般被認為犢子部是補特伽羅論者的代表,如《大毘婆沙論》記載犢子部認為「補特伽羅自體實有」[17]。《異部宗輪論》三譯本一致記載的犢子部宗義:補特伽羅非即蘊離蘊,是依蘊處界而施設的假名[25],此說與在《依說論》(《三彌底部論》)中的正面論述大致相同。《十八部論》和《異部宗輪論》記載的犢子部宗義:依補特伽羅,有法從前世轉到後世,可說補特伽羅有移轉[27],此說與其自述宗義不同;而真諦譯《部執異論》記載:依,有法從前世轉到後世,可說補特伽羅有移轉[27],此說與之相近。

龍樹大智度論》記載犢子部尊奉舊有的《舍利弗阿毘曇》[34],犢子部傳承的此論又稱為《犢子阿毘曇》,不同於現存分別說部傳承的《舍利弗阿毘曇論[35]。《大智度論》記載其學說為:「是第五不可說法藏[36]中所攝」[37]補特伽羅不是五蘊有為法和無為法所攝,《三法度論》有關記載與此說大致相符。龍樹中論》歸結犢子部認為補特伽羅是一種實有的「不可說我」[38]

說轉部立「勝義補特伽羅」,是五蘊所攝的微細難以施設之法[39]。學術界有人認為,此說可能受到了犢子部補特伽羅學說的影響。

剎那起滅問題

婆藪跋摩四諦論》與玄奘所譯版本的《異部宗輪論》記載犢子部認為,諸行中,有暫住者,如部份色法,亦有剎那滅者,如心、心所法[26];不承認化地部[40]說一切有部[41]以及飲光部的「一切行皆剎那滅」學說。

分支

影響

犢子部被認為是佛教中少見的認為「有」的部派[42],因此常受到其他部派的批判,在大乘佛教智顗等人更指稱他們為附佛外道[43]

學術研究

印順法師稱,《大毘婆沙論》將犢子部的「涅槃有三種」主張[44],歸為分別論者而加以批判[45]

註釋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