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青年他加祿語Kabataang Makabayan,縮寫為KM),也譯作民族主義青年,是菲律賓的一個秘密的社會主義青年組織。它於1972年被菲律賓政府取締,自那時起該組織一直處於地下。[2][3]

Quick Facts 愛國青年 Kabataang Makabayan, 成立 ...
愛國青年
Kabataang Makabayan
成立1964年11月30日 (1964-11-30)[1]
總部奎松市
意識形態進步主義
民族民主
共產主義
馬列毛主義
母黨菲律賓共產黨
Close

歷史

愛國青年起源於菲律賓大學學生文化協會(Students' Cultural Association of UP),最初由何塞·馬利亞·西松、尼羅·S·塔亞格(Nilo S.Tayag)和其他人作為菲律賓共產黨的青年組織於1964年11月30日(滂尼發秀日,強調安德烈·滂尼發秀1896年菲律賓革命的連續性[4])建立。[5][6][7] 西松設想青年團體是革命者,他們將建立一個由工人階級領導而不是寡頭政治家領導的國家。民族主義參議員洛倫佐·田納達在愛國青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閉幕演講,並擔任顧問和榮譽成員。[7]「愛國青年」組織青年反對越南戰爭費迪南德·馬科斯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該組織還率先將毛澤東思想研究作為鬥爭的一部分。

西松於1968年重建菲律賓共產黨,愛國青年隨後成為其青年翼[1] 它也是建立菲律賓民族民主陣線的團體之一。[4]菲律賓政府估計,愛國青年力量最大時擁有10,000至30,000名成員。[8][9]

愛國青年處於一季風暴前線,這是菲律賓的一次公民騷亂期,由1970年1月至3月反對費迪南德·馬科斯政府的一系列暴力示威、抗議和遊行組成。抗議活動和隨後的暴力事件成為導致1972年宣佈戒嚴令的主要因素。[1]

阿斯托加-加西亞(Astorga-Garcia)說:

愛國青年的目標是通過與工人、農民、進步知識分子、專業人士和民族資產階級聯合,打動和動員群眾,以實現民族自由和民主,打破這種壟斷勢力。這個觀點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能說明其綱領中持續存在的反美帝國主義和反地主語氣、愛國青年的公告和抗議的群眾行動。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要取消平價協議,取消勞雷-蘭利協議、基地條約、軍事援助條約、共同防禦條約——簡而言之,就是消除菲律賓和美國的特殊關係。愛國青年在這些和其他重要國家問題上的立場始終是其成員所追求的,他們的戰鬥精神沒有其他青年組織可與相提並論。這就是為什麼軍方很久以前就開始了一場同樣激進的仇視愛國青年運動(hate-KM campaign),儘管時常荒謬而愚蠢。在愛國青年參與的示威中,當暴力事件發生時,軍事當局迅速指認愛國青年是暴力的煽動者。[1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