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門港堵港截流促淤工程,通稱漩門一期[1],又稱漩門堵口工程[2]等,是一項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玉環縣(今玉環市)的填海工程。該工程旨在消除漩門港帶來的玉環島同外界交通的不便,動工於1976年3月、完工於1977年5月23日,直接結果是建設出一條大壩,名為「漩門大壩」(又稱漩門港大壩),並改畫地圖,使得玉環島和楚門半島合併為楚門-玉環半島,結束了玉環孤懸於東海之中的歷史。2017年,當地為改善環境,提出「撤壩建橋」,建設漩門灣大橋。《人民日報》為此事分別於1978年、2017年和2018年三次進行報道。

Thumb
玉環市地圖。圖中橙線上方玉環島與楚門半島連通的部分即為漩門大壩

背景

漩門灣,鬼門關,眼望漩渦淚斑斑。
老大好做,漩門難過。
玉環當地民謠[3][4]

玉環是全國14個海島縣之一[5],境內島嶼林立、海礁棋布。工程完工前,玉環全境由玉環島、楚門半島及雞山披山、洋嶼、大鹿、茅埏、橫床等55個島嶼組成。其中,玉環本島面積達17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二大島。[6][7]在玉環島和楚門半島之間,夾着一條名為「漩門」的海峽(即漩門港)。漩,意為「迴旋的水流」[4]。它水道淺窄,僅宜小船航行;且水勢湍急、多漩渦[3][8]。原因是在漩門峽的峽口底部呈「U」字型,而口岸附近一段港道平面卻呈「N」字型,從而形成迥旋流。漩門港內外水差1.4米,秒流速4.8米。峽水咆哮之聲數里可聞。歷史上,在漩門港屢次發生沉船死人事件。[9][4]因此,漩門港被稱為「龍窩」「險峽」,甚至被稱為「世界三大漩渦奇觀之一」[10],給當時玉環人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3],堵塞漩門是數代玉環人的願望[2]

民國21年(1932年),民眾代表劉海東向浙江省建設廳提出「要求堵塞漩門港以資啟發富源」這一提案。次年秋天,浙江省水利局派遣測量隊前往玉環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地形實測。民國35年(1946年),時任浙江省主席沈鴻烈來玉視察時,要求時任玉環縣縣長姚蓮生擬具計劃。民國37年(1948年),這一項目列入浙江省水利實施綱要,需經費19.48萬法幣。遺憾的是,因工程艱巨、資金困難,項目計劃最終被刪去[2]

施工過程

預備工作

Thumb
玉環市分鄉鎮地圖。圖中,中部綠色區域和其右上角的粉色區域之間,即為漩門一期工地。

但當地政府和人民並沒有放棄。原項目被停止後,當地每年的人民代表大會上都有代表提出相關議案。後來,玉環縣人民政府於1954年和1957年先後兩次向省里提交報告,要求堵港[2]。1958年10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將其列為基礎工程,批准施工。縣政府立刻成立由33名幹部、545人民工組成的指揮機構,進行開路、試驗、調研,耗資3.3萬元人民幣。同年11月22日停工,轉入進一步的勘測、調查、設計工作。[2]

1970年8月,玉環縣革命委員會編成《漩門堵口工程初步計劃》,報告給省內,要求將這一計劃再次列入國家基本建設計劃。此後的1974年4月至1975年7月,經多機構、部門的合作,水力計算,施工設計、拋石試驗等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並完成。[2]1974年10月,玉環縣委決定,建立漩門工程籌備班子[4]。1975年5月1日,工程宣告開始工作[11]。據原玉環縣交通局副局長李端士回憶,當時有三套解決方案,第一是造橋,二是結合水力發電,三是堵壩。綜合考量,決定採取堵壩的措施[3]。當時,玉環乃至全中國的科技建設水平和物資都相對匱乏,造橋技術不過關,選擇造橋的方案可謂是「有心無力」,只能放棄[4]。1975年8月,玉環縣革命委員會又一次上報設計書,該工程經浙江省水利電力局核定為「民辦公助四級農田水利工程」。是年11月,浙江省圍墾工程科研會議把漩門堵口工程列為中國科學院「深水岩基截流中水力變化規律和方法科研」項目。[2]

正式施工

1975年12月,玉環縣漩門工程指揮部正式成立,並以公社為單位組成民工隊。1976年2月,工程施工正式開工,採取「立堵為主、平堵為輔」的方法拋石截流,並同時進行科研項目。當時,日出勤民工至少五六百人,有時達一千多人。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用雙手開岩採石、車拉船運、拋石截流,將共計52萬土石方投入到漩門灣之中[1]。施工人員在測量石頭的體積時,採用了曹沖稱象的方法,從而保證所扔的石頭不被沖走[4]。經過反覆試驗,工程部最終採用了大小石塊混合、群體拋石的辦法,戰勝了60多次大小塌方。科研實驗觀察結果的出爐,以及自行設計的載重達2000市斤的土吊車等設備,都加速了工程的施工。[2]經過研究,施工指揮部決定採用大小石塊混合、群體拋石的辦法,並以此克服了六十多次大小塌方。當地人民還把玉環島上的一座山頭削去了一半。[11]

1977年5月19日,漩門港大壩攏口戰鬥正式打響[1],5天後的1977年5月23日,大壩順利合龍,此後的6月到8月對其進行加固,接通兩岸兩地的公路。1977年9月全面竣工,1977年10月1日正式剪綵通車。工程總耗時歷時一年零八個月,提前一年完成[12]

影響

竣工後的漩門大壩[2]又稱漩門港大壩[1],高50米、寬12米(一說14米[3])、長144米,聯通了玉環島與楚門半島,形成楚門-玉環半島,解決了玉環島同外界交通不便的問題,昔日大浪不能行船的傳統徹底宣告結束。《人民日報》在1978年2月16日刊登報道《玉環島人民改畫地圖》,稱讚了這一壯舉。[3][11]

大壩的建成打通了玉環島的交通大動脈,成為進出玉環島唯一的陸路通道,解決了困擾當地群眾的出行難問題。同時也加快了大壩旁龍溪鎮鳳凰村的發展,村民紛紛轉行從事手工業和餐飲服務業,形成了「大壩糕頭」和「大壩小炒」兩種特色美食。[13]

在漩門一期工程大壩竣工後,玉環人民又在漩門大壩西北方向的漩門灣和樂清灣交界處,建設了一條7860多米長的攔海堤壩,為漩門二期。這次圍墾總面積達到37平方公里,圍出了一個面積16平方公里,總庫容8000多萬立方米的水庫,為玉環湖。在漩門大壩東南方向,建設了一條5000多米長的攔海堤壩,為漩門三期,灘涂面積達7萬畝。[10]漩門二期、三期的開發,加快了玉環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助推了玉環工業經濟的加速發展[13]。從2009年開始,玉環累計投入355.89億元,在漩門二期打造玉環新城(玉環經濟開發區)。2021年,漩門三期被確定為玉環未來城市的中心。[14]

撤壩建橋

隨着玉環經濟的快速發展,漩門大壩已無法滿足當地的社會發展需要。2016年9月,玉環縣委作出「建漩門灣大橋,撤漩門大壩」的決策,一度引發社會熱議[14]。玉環撤縣設市後,中共玉環市委市政府正式做出了「撤壩建橋」的決定[3]。2017年10月12日,玉環市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漩門灣大橋及接線項目開工儀式舉行,標誌着漩門灣大橋工程正式開工建設[15]。2018年3月29日,工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16]。該大橋建成通車後,原漩門大壩將會被拆除,楚門-玉環半島也將會恢復成玉環島的海島形態[17],同時使得樂清灣與漩門灣之間的水系得以連通,從而改善樂清灣的水質[18]。《人民日報》為此在2017年11月25日報紙的頭版再次發出報道《玉環再改圖》[3],並在2018年8月25日發出報道《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浙江玉環市——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海洋生態》[5]。《中國紀檢監察報》等報刊也刊發評論文章[4]

2022年9月19日,漩門大壩正式停止運行。9月22日,漩門大壩拆除正式啟動。拆除工期共3個月,大壩將被掘出100米的缺口,壩基沉入水底3.5米。而總投資11.46億元的漩門灣拓浚擴排項目,包括湖泊河道疏浚和吹填、一期堵壩拆除、6座水閘建設等,建設工期為4年。規劃面積91公頃、計劃投資11億元以漩門大壩舊址為核心的漩門公園,正在方案設計中。[19][14]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