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化軌態(英語:Hybrid orbital)是指原子軌態經雜化(hybridization)後所形成的能量簡併的新軌態,用以定量描述原子間的鍵結性質。與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可共同用來解釋分子軌態的形狀。雜化概念是萊納斯·鮑林於1931年提出。

甲烷的雜化。

發展史

化學家萊納斯·鮑林第一個提出了雜化軌態理論來解釋甲烷(CH4)等分子的結構[1]。 這個概念原本是為了解釋簡單的化學系統而開發的,但是這種方法後來被廣泛應用,至今天它仍然是一種解釋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有效理論。

軌態是描述電子在分子中的行為的一個模型。對於較簡單的原子,如氫原子薛定諤方程可以被精確求解。在較重的原子(如碳、氮、氧)中,原子使用了2s和2p軌態,類似氫原子的激發態軌態,雜化軌態被認為是這些原子軌態以不同的比例互相疊加而成的混合。雜化軌態理論給出了路易士結構量子力學解釋,因而在有機化學裏得到了廣泛應用。

例子

Thumb
更多資訊 , ...
類別 spx雜化 sdx雜化 spxdy雜化
主族/
過渡金屬
僅過渡金屬
AX2
AX3
  • 三角錐
  • sd2雜化 (90°)
  • 例: CrO3
AX4
  • 正四面體
  • sd3雜化 (70.5°, 109.5°)
  • 例: MnO4
  • 平面正方形
  • sp2d雜化
  • 例: PtCl42−
AX6
  • C3v 三稜柱
  • sd5雜化 (63.4°, 116.6°)
  • 例: W(CH3)6
  • 正八面體
  • sp3d2雜化
  • 例: Mo(CO)6
軌態間角
關閉
更多資訊 AX5, AX6 ...
超價分子 (共振)
AX5 三角雙錐
Thumb
AX6 正八面體
Thumb
AX7 五角雙錐
Thumb
關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