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翠西亞·海史密斯(英語:Patricia Highsmith,1921年1月19日—1995年2月4日),美國犯罪小說家,以心理驚慄類型的作品而聞名,代表作是《心計》系列小說,分別在1999年改編為電影《心計》和2002年改編為電影《雷普利遊戲》。其另一知名作品為大導演希治閣改編之同名電影《火車怪客》。另一部小說《鹽的代價》亦在2015年改編為電影《卡露的情人》。
生平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從小由外祖母撫養長大。海史密斯與生母及養父之間的關係充滿着緊張,童年的壓力成為她日後創作的重要依據。她的寫作風格繁複多變化,充滿人性衝突與掙扎,尤其是私家偵探這個角色更在她作品裏面扮演關鍵的功能。她曾寫道:「我從未考慮過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問題,也許我也真談不上有什麼地位。我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能給大家提供娛樂的人,我只想給大家講述一個精彩且吸引人的故事。」 早在她第一部作品《火車怪客》(1950)中海史密斯就已經展現出了她驚人的才華。該書一經問世,有「懸疑大師」之稱的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就主動同她取得聯繫以獲得將這部小説改編成電影的權力。1951年,改編後的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併成為了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她的《心計》、《貓頭鷹的哭泣》等作品也多次被改編成電影。
作品
- 《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 (1950)
- 《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以Claire Morgan之名發表,書名其後改為Carol)(1952)
- The Blunderer (1954)
- 《心計》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55)
- Deep Water (1957)
- A Game for the Living (1958)
- This Sweet Sickness (1961)
- The Cry of the Owl (1962)
- The Two Faces of January (1964)
- The Glass Cell (1964)
- A Suspension of Mercy (1965)
- Those Who Walk Away (1967)
- The Tremor of Forgery (1969)
- 《地下雷普利》Ripley Under Ground (1970)
- A Dog's Ransom (1972)
- 《雷普利遊戲》Ripley's Game (1974)
- Edith's Diary (1977)
- 《跟蹤雷普利》The Boy Who Followed Ripley (1980)
- People Who Knock on the Door (1983)
- Found in the Street (1987)
- 《水魅雷普利》Ripley Under Water (1991)
- Small g: a Summer Idyll (1995)
獲獎
- 歐亨利獎
- 愛倫·坡獎
- 1964年英國推理作家協會獎(The Two Faces of January)
- 1993年Suomen dekkariseura外國推理作家大獎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