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湖北武汉大学下属院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是武漢大學直屬教學院系之一,學院現設新聞學、廣播電視、廣告學、網絡傳播四個系,5個本科專業(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五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新聞學、傳播學、跨文化傳播學、廣告與媒介經濟、數字傳媒),五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新聞學、傳播學、數字傳媒、廣播電視藝術理論、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一個新聞傳播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個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新聞傳播學)。學院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全國高校首家「國家文化創新工程」研究基地(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一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實驗教學中心),一個CSSCI收錄源刊(《新聞與傳播評論》),一個教育部、財政部支持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多媒體時代記者型主持人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1人(含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教授22人(含博導18人)、副教授20人、講師9人、特聘副研究員5人,聘期制講師2人;博士後3人;9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以及在國外或境外學習、訪問、交流、講學經歷。有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入選國家第一批「萬人計劃」,1名長江學者,1名跨世紀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名珞珈傑出學者,6名珞珈學者特聘教授,6名珞珈青年學者,1名武漢大學教學名師,1名武漢大學優秀青年學者,2名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此外,學院還聘請了50多位海內外知名的新聞傳播學者和業界人士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學院現有全日制學生1500多人,其中本科生700多人,碩士、博士研究生700多人。
在科學研究方面,學院已形成了理論研究與關注現實並服務國家新聞傳播發展戰略相結合的科研思路,開創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領域:「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跨文化傳播、傳媒智能化背景下中國傳媒和廣告產業競爭力研究、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媒體新聞傳播創新研究、互聯網傳播形態與中國傳播能力建設、互聯網傳播形態與中西部社會治理。擁有一個「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新聞傳播與中國社會文化發展),一個「十一五」「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社會轉型與中國大眾媒介改革),一個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新聞傳播與媒介化社會創新基地),1個CSSCI收錄源刊(《新聞與傳播評論》)。
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先後與美國伊利諾依大學、法國波爾多三大組織傳播中心、英國桑德蘭大學、新西蘭坎特布雷大學、韓國成鈞館大學、台灣銘傳大學、台灣文化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30多所教育、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交流合作關係。
學院建有全國高校第一家傳媒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實驗教學中心,該中心擁有專業演播廳、多媒體報刊編輯實驗室、廣播電視非線性編輯實驗室、錄音室、攝影實驗室等,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實驗設備400多台(套)。院圖書資料室擁有中外圖書50000餘冊,訂有中外報刊230餘種;電子閱覽室可與校圖書館共享電子文獻資源,可供利用的網絡和光盤數據庫有400多個。
2013年12月,根據中宣部、教育部的決定,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作為第一批共建單位,由湖北省委宣傳部與武漢大學共建。根據共建協議,雙方將共建精品課程、骨幹隊伍、實踐基地和研究智庫。 [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