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板橋區 (台灣)

台灣(中華民國)新北市的一個區,新北市市治暨人口最多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板橋區 (台灣)map
Remove ads

25.0096703°N 121.4590989°E / 25.0096703; 121.4590989

快速預覽 板橋區Banqiao District 舊稱:枋橋、擺接, 國家 ...
Remove ads
快速預覽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 ...

板橋區,舊稱「擺接」[2]「枋橋」,位於臺灣新北市西部,為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新北市政府所在地。區內人口約55.4萬人,是新北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也是臺灣人口最多且唯一超過50萬人的鄉鎮市區[1]

清治時期,板橋已是臺北地區西邊的重要商業聚集地,發展歷史甚早,後因當地屬於新北市主要人口商業腹地的中心位置,加上戰後初期成為臺北縣縣治,便由早期臺北都會區的主要衛星城市之一逐漸成為現在新北市以及淡水河系左岸的政經中心。境內的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為臺灣少數保存至今的中式古典園林建築,並與板橋近來快速發展的城市面貌相互呼應,形成新舊並續、古早味與現代氣息並融的城市景觀。

Remove ads

歷史

詞源

板橋原為平埔族原住民擺接社聚居地,後來漢人在17世紀後逐漸遷入並形成聚落。在大漢溪船運興盛時,商旅貨物在「湳仔港」上岸運往「擺接社」漳州閩南人聚落,途中需經林家花園後方的「公館溝」。為方便人貨通行,其上興建了一座木板橋,當地因而被稱為「枋橋頭」(pang-kiô-thâu)。後來的「枋橋城」即沿着公館溝東南岸興建城牆,在木板橋前設置西城門,約為今府中路、林園街口。近年來公館溝經整治加蓋後,橋已經不復見[3][4]

日治時代,統治當局將「枋橋」改為日式地名板橋,日語讀法為「いたはし itahashi[5],先為板橋庄,1929年升格為板橋街戰後延續此名至今,差別在於改用華語發音,惟台語仍讀作「枋橋」(pang-kiô)。

發展沿革

板橋區自古即為凱達格蘭族原住民武朥灣社擺接社的生活範圍。清治康熙年間始有漢人足跡,根據板橋「新埔賴氏族譜」記載,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漳州平和縣葛竹鄉賴天經族人,渡海至現新埔地區開墾。

乾隆年間廖富樁、林成祖入墾擺接平原,隨後大量漳州閩南人移住,人口漸增。其時為「擺接堡」之行政中心,轄地遍及今日板橋區、中和區土城區樹林區新莊區西盛地區。道光年間林本源家族自新莊遷居此地,更使板橋區形成鄰近地區的宗教、商業、文化中心[2]大正9年台灣行政區改制為五州三廳,板橋為海山郡役所的所在地,是郡之行政中心。

1945年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6]:27。1946年1月27日,板橋街改為「板橋鎮」,屬臺北縣海山區[6]:27-28。1947年1月,臺北縣政府在板橋鎮成立,裁撤海山區,板橋鎮由臺北縣直轄[6]:28。至1966年起,隨着四汴頭、新埔深丘、埔墘等地工業區的成立,工業發展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帶動了板橋鎮的人口快速增加。1969年,板橋鎮人口達到10萬人[7]。1972年7月1日,板橋鎮改制為縣轄市「板橋市」[6]:32。1990年代後期起開發的新板特區,強化了板橋做為淡水河左岸商業樞紐的地位。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配合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新北市,板橋市改制為「板橋區」[2],仍為市治所在,並成為新北市的政治及經濟中心。

地理

Thumb
板橋區城市天際線

地形

板橋區位於新北市中西部,新店溪大漢溪河流交會沉積處[8],為整個大臺北淡水河以西的中心城市,北隔大漢溪三重區新莊區相望,東與台北市萬華區新店溪為界,西接樹林區,南與土城區中和區毗鄰。幅員略呈東北- 西南走向,東北部較寬闊,西南部則較為狹長。全境為適宜開發人居的平原地形並有河川環繞,總面積23.1368平方公里,河域面積廣達686公頃。

全區地勢平坦,無山嶽及丘陵。東南部略高,但海拔僅約10公尺,漸次向西北部趨低,至海拔約2公尺。其地質時期全屬第四紀完新世完新統之沖積層。但板橋街區及新埔、埔墘、深丘、後埔以東一帶,地勢較高,可謂之為老沖積層,形成較早,可能為地質時期的台北湖之沉積[9]

水文

板橋區最主要的河川為大漢溪新店溪。大漢溪為淡水河主流上游,也是本區最大河川,流經浮洲地區後,以弓狀形成本區西北邊界,至東北端江子翠地區與新店溪相會。新店溪為淡水河最大支流,流經板橋區東北邊界。日治時代以前板橋是個有許多溝渠的地方,現在已經大都覆蓋成為下水道。湳仔溝是分隔板橋與浮洲地區的河道溝渠,湳仔即當地地名湳雅的閩南語原文。湳仔溝本來是大漢溪之分流河道,1982年因應防洪堵絕大漢溪上游的水流入,只剩其他溝渠與地下水匯入。湳仔溝最後流向大漢溪。

公館溝為板橋地區僅次於湳仔溝的最大溝渠,也可能是板橋一名之由來。現在已經大都成為地下排水溝。水脈發源於土城山區,19世紀曾經成為林本源園邸周圍枋橋城城牆外的護城河。該溝渠約略從土城青雲路進入板橋信義路、四川路、館前西路,館前西路即為林家花園城牆之南側。沿着館前西路,流過接雲寺及湳雅夜市入口,轉往府中路、西門街,在北門街北流,離開原本城牆的範圍。最後約略經過公館街、國光路、智樂路、中正路、新海抽水站,匯入大漢溪。[10][11]公館街即以公館溝命名。現在只有館前西路旁一區段無覆蓋,可見到黑水溝,且縣民大道經過館前西路和華福街間之路段,有明顯隆起之橋樑特徵。

Remove ads

氣候

板橋區屬副熱帶季風氣候,10月至4月盛行東北季風,5月至9月則盛行西南季風[12]。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2.6度,月均溫最高為7月的29.2度,最低為1月的13.3度[13]:45。年雨量2,325.2毫米,各月雨量最多為8月的305.3毫米,最少為12月的78.8毫米[13]:47

人口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4年底板橋區戶數約23.1萬戶,人口約55.4萬人[1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2.4萬人,是臺灣人口最多、人口密度第五高的鄉鎮市區,其人口也多於臺灣一半以上的縣市[1]。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溪福里與復興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4,434人與927人,其中溪福里也是新北市人口第九大里[14]。板橋區人口的年齡構成中,0至14歲人口佔比約12.08%,15至64歲人口佔比約68.31%,65歲以上人口則佔比19.61%[14]

Remove ads

政治

Thumb
新北市政府
Thumb
新北市議會

板橋區為新北市的首府,地處新北市溪南最接近於溪北的中間區域,此一地緣特色反應出來的政治板塊,選民均勻,使得板橋歷來呈現接近全國整體投票傾向的縮影。與新北市所轄的其他行政區相較,板橋明顯不若新店雙和的偏藍,亦不若新莊三蘆的偏綠,亦加以擁有新北市南來北往的中心樞紐位置和最大票倉,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競選總部的所在地。

區政組織

新北市板橋區公所新北市政府在板橋區之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區長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7課4室等11個內部單位[17]。板橋區為新北市議會第五選區,在市議會的66席市議員中,板橋區共選出9席區域市議員(不含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議員)[18]

歷任首長

台灣日治時期

枋橋區長

1910年-1920年

更多資訊 姓名, 就任時間 ...
板橋庄長

1920年-1929年

更多資訊 姓名, 就任時間 ...
板橋街長

1929年-1945年

更多資訊 姓名, 就任時間 ...

板橋鎮鎮長

1946年-1951年 間接選舉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1951年-1972年 直接選舉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板橋市市長

1972年7月1日-2010年12月24日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新北市板橋區區長

2010年12月25日–現今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行政區

現今板橋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板橋庄屬臺北州海山郡。板橋庄轄板橋、社後、深丘、新埔、埔墘、下深丘、江子翠、港子嘴、後埔、四汴頭、湳子、沙崙、溪洲、番子園等14個大字。1929年板橋庄改制為「板橋街」[19]。1946年1月27日,改為「板橋鎮」,屬臺北縣海山區。1947年1月裁撤海山區,板橋鎮改直隸於臺北縣[20]。1972年7月1日,板橋鎮改制為「板橋市」[19]。2010年12月25日,臺北縣改制為直轄市,板橋市改制為市轄區「板橋區」,隸屬新北市[2]

板橋全區有126個,是全國里數最多的市轄區,也是全國下轄最多里(村)的鄉鎮市區級行政區。

板橋區可以分為府中江子翠港子嘴新埔新板[註 1]亞東[註 2]埔墘後埔[註 3]社後浮洲溪崑等11個地區,各自被歸類為5個正規的次分區與11個非正式行政編制的聯合里。其中,府中、江翠、新埔、新板與亞東等幾個地區的中心位置分別設置台北捷運的車站,是板橋區內交通較為便利的區段。

板橋區由於人口眾多,擁有兩個立法委員的議席,分別是板橋東區(新北市第七選舉區)、板橋西區(新北市第六選舉區)。在2010年以前,臺北縣板橋市時期,板橋市民代表會的市民代表選區共有6個,其中第六選區為原住民族選區,第一至第五選區則由依照各里劃分組成,2010年以後,第一至第五選區便成為板橋區公所的第一至第五分區[21]。下表列出板橋區各樣劃分方式(立法委員選舉區、第一至第五次分區、里),配合《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六)臺北縣》與日治時代「大字」對照其地名[22]

更多資訊 立委分區, 次分區 ...

經濟

農業

工業

商業

金融業

板橋區的金融業在日治時期,僅有板橋信用組合與彰化株式會社板橋出張所,戰後隨着縣治的設置與交通的發展[23]:418,工商業成長,金融業逐漸蓬勃興盛,許多原本設在板橋區的銀行陸續成立其分行,並有民間銀行成立,為服務大眾,增設更多業務項目,使金融服務更加完整。在1990年代時,板橋區的金融業發展有由西南部板橋車站一帶,擴展至東北部文化路一帶的趨勢,數間歷史悠久的銀行也在1986年後陸續遷址[24]:287。2008年底時,板橋市的金融機構分為96間銀行、16間保險公司、9間農會信用部、3間票券金融公司,居臺北縣之首[25]:338。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目前板橋區內共有103間銀行、2間信用合作社及19間票證券公司[26]

板橋區農會成立於1918年,名有限責任板橋信用組合,之後陸續增展組織功能,有利用、購買、販賣等,1944年1月31日,改組板橋街農業會。期間歷經板橋區各階段改制變更,經歷過板橋鎮合作社、板橋鎮農會、板橋市農會[25]:332。2011年4月1日,改名板橋區農會[27]。板橋區農會在總幹事及秘書之下,設有資訊、稽核、企劃、保險、信用、供銷、推廣、會計、會務、產業管理等部門[28]。為擴大民眾服務,信用部除總會外,並陸續成立後埔辦事處、埔墘辦事處、江翠辦事處、溪崑辦事處、社後辦事處、浮洲辦事處、新埔辦事處、文化辦事處等[24]:307

教育

大專院校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社會教育

交通

板橋區為新北市政經中心,地理上亦為新北市人口密集帶的中心,都市定位及南來北往的中心地理位置,使得板橋擁有頗為發達的聯外路網及發達的大眾運具。其中有四座東西向橋樑(華江橋萬板橋華翠橋光復橋)直通臺北市;南北向則有新北環快臺64線(特一號)及臺65線(特二號)三大快速道路貫穿板橋市區並連結國道一號國道三號捷運板南線在板橋區設有五站(江子翠站新埔站板橋站府中站亞東醫院站)與北市主要精華區(西門商圈博愛特區站前商圈東區商圈信義商圈南港經貿園區)直接串連;串連新北市發達區的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西環段)亦以板橋為中心,並於區內設置三個捷運站(板新站板橋站新埔民生站)。連接臺灣西部走廊主要都會區的高鐵及大小都市的臺鐵和短中長客運中心亦在板橋設站,使得板橋區堪稱是新北市的交通樞鈕。

大眾運輸

高鐵

Thumb
板橋車站
台灣高鐵 台灣高鐵

臺鐵

台灣鐵路 臺灣鐵路

大眾捷運

Thumb
府中站
台北捷運

客運

Thumb
板橋公車站

2001年11月13日新北板橋轉運站啟用,提供板橋地區長途客運搭乘。

社區小巴

  • F501 樹林-板橋
  • 824 歡仔園-新北板橋公車站
  • 585 浮洲地區-捷運府中站 原F502(110年6月7日轉換為收費公車)
  • 577 板橋後站-捷運府中站 原F511(109年7月1日轉換為收費公車)

公共自行車

公路

快速道路

省道

市道

  • 市道106號:新海橋→中正路→民權路(與台三線共線,設有25.5K牌子)→民族路→中和中山路(22.7K~26.7K)
    • 中正路:舊板橋、社後地區主要道路,連接新海橋到新莊。
    • 民權路:板橋西部主要道路。
    • 民族路:海山地區主要道路,連接中和的中山路三段。
  • 市道106甲線:大漢橋→民生路三段→捷運新埔站(民生文化路口,終點接台三線)
    • 民生路:貫穿板橋中央,是大台北最寬的道路之一,高架為台64線快速道路,平面為市道106甲,也是北通新莊區,南達中和區的主幹道,又稱為「特一號道路」。
  • 市道114號:沙崙橋→大觀路三段→浮洲橋→大觀路二一段→南興橋→館前西路→中山路一段(與台三線共線)→中山路一二段→光復橋
    • 中山路:後站、海山、深丘、埔墘地區主要道路,連接光復橋往台北市西園路。
    • 大觀路:浮洲地區主要道路。
  • 市道116號:樹林陸橋(大觀路三段50巷)→浮洲橋→新興橋→四川路二段(終點接台三線,四川路與土城中央路口)

區道

  • 北73線存德街溪崑一街溪北路玉平巷
  • 北89線:四汴頭(四川信義路口)→信義路→土城青雲路
    • 信義路:四汴頭地區主要道路,是通往土城的主要道路。
  • 北91線:新海橋頭(新北市立殯儀館)→長江路一二段→雙十路三二一段→三民路一二段→中和員山路
    • 長江路:聯絡新海橋與華江橋的重要道路。
    • 雙十路:江子翠地區主要道路,為新北市第一條示範道路。
    • 三民路:埔墘地區主要道路,可連接員山路到中和區
  • 北92線:三民路二段245巷→中和永和路
  • 北93線:板橋分局前(文化民權路口)→文化路一段→南門街(板橋舊市區)→南雅南路一段(南雅夜市)→南雅南路二段(亞東醫院)→接台三線四川路二段
    • 南雅南路:亞東醫院所在道路,湳子地區的主要道路,亦是板橋著名南雅夜市之名稱由來。
    • 縣民大道:縱貫鐵路地下化改建而成,其上有通往台北市的華翠大橋快速道路,並貫穿新板特區板橋車站大樓坐落在此。
    • 萬板路:江子翠地區主要道路,圳道加蓋改建而成,有萬板大橋連接台北市西藏路。
    • 漢生東路:海山高中、海山國小都坐落在此。
    • 篤行路:溪州、崑崙地區主要道路,生活圈已經趨近於樹林區
    • 南雅東路:板橋知名的南雅夜市坐落於此。
    • 忠孝路:後埔地區主要道路,連接中和穗和地區。
    • 新海路:連接新海橋至海山地區的要道,連通漢生西路與漢生東路。

一般道路

  • 板橋區內環線:北門街→西門街→館前西路→南門街→文化路一段(與北門街交叉口)
  • 板橋區中環線:漢生東路(與中和中山路口)→漢生西路→國光路→大仁街→南雅西路段→南雅東路(或南雅西路一段)→華興街→成都街→實踐路→忠孝路→中和德光路→中和莒光路(與中和中山路口)
  • 板橋區外環線:三民路一二段→雙十路一二三段→長江路一二三段→中正路→北門街→文化路一段→南門街→南雅南路一二段

橋樑

由於境內河域廣闊,板橋區境內共有19座主要聯絡橋樑,板橋區之北、西面為大漢溪及其支流,東面為新店溪,而南面以陸地連接中和區土城區,主要以圳溝為界,沒有橋樑。因此板橋區可說是台灣所有鄉鎮市區中,大型聯絡橋樑最多者。

板橋區的東面有四座跨越新店溪的橋樑,全部通往台北市萬華區:

  • 光復橋市道114號,為板橋通往萬華歷史最早的橋樑,日治時期為吊橋,稱「昭和橋」,後改建為斜張橋,中山路二段→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
  • 華江橋:台三線,是繼光復橋之後為第二座興建的橋樑,今天的華江橋是第二代的橋樑,文化路二段→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
  • 萬板橋:為第三座興建的橋樑,也是四座橋樑中高度最高的(因台北端橋下有抽水站),但卻是交通量最少的一座,萬板路→台北市萬華區西藏路,。
  • 華翠橋:原為縱貫鐵路跨越新店溪橋樑,鐵路地下化完成之後,改建為公路橋樑,本橋為汽車專用,無機車道與自行車道,至今交通量甚至勝於華江橋,縣民大道三段→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

西面11座:三座為區內聯絡橋樑,一座鐵路橋(高鐵與台鐵共構),兩座通往樹林區,一座通往土城區

  • 浮洲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浮洲與溪洲兩地區以及樹林的交通,橋下為大漢溪主流,大觀路二段→大觀路三段(樹林陸橋)
  • 南興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舊市區(湳子)與浮洲的交通,橋下為大漢溪支流湳子溝,館前西路→大觀路一段
  • 新興橋:市道116號,又稱浮洲二橋,橋下為大漢溪支流湳子溝,聯絡四汴頭與浮洲的交通,在城林橋通車之前,亦背負聯絡土城與樹林、新莊之間的交通。
  • 樹林陸橋:市道116號,聯絡樹林與板橋溪洲之間的交通,為鐵路跨越橋,但其下亦有水圳河道通過,大觀路三段50巷(浮洲橋)→樹林區中正路
  • 沙崙橋:市道114號,聯絡板橋溪洲與樹林市區之間的交通,十五座主要橋樑內為最小的一座,全長24.8公尺,現場很難看出是一條橋,易被認為是一般道路。大觀路三段→樹林區保安街。
  • 城林橋:聯絡樹林區、板橋區溪洲地區與土城區的交通,板林路→溪城路→土城區城林路
  • (大漢溪)鐵路橋:其實是兩座橋,跨越大漢溪,高鐵橋與台鐵橋毗鄰而立。

北面有四座橋樑,其中三座通往新莊區,一座通往三重區

  • 重翠橋:屬於快速道路橋樑,台64線和新北環快共構,與新北大橋直接連通,有機車道與自行車道,常被誤認為是新北大橋的一部份,通往三重區。
  • 大漢橋:市道106甲,為北面通往新莊區的交通主動脈,民生路三段→新莊區思源路。
  • 新海橋:市道106號,在大漢橋興建之前,為唯一的北面通往新莊、三重的聯絡橋樑。在大漢橋通車之後,逐漸被取代,但至今仍然地位重要。
  • 台65線大漢溪跨越橋,屬於快速道路橋樑,通往新莊區,也有機車道(板新機車聯絡道橋)與自行車道。

未來

捷運

台北捷運

2010年2月12日,行政院核定台北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規劃報告書暨周邊土地發展計劃案。全案分為2期興建:第1期興建路段為中正紀念堂站至金城機廠,長約8.4公里,設置8座車站,預計西元2025年底完成;第2期興建路段為金城機廠至迴龍站,行經樹林區中華路、八德街、大安路、中正路,長約13.3公里,為高架橋路線中運量,擬設置11座車站,預計2028年底完成。

新北捷運[註 7]

公共設施

由於板橋區是新北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因此除了市政府本身的辦公大樓外,包括市議會與許多下屬單位的總部,都是設籍在板橋區內。

政府單位
警政

新北市警察局的局本部設於板橋區境內,除了總部外,該單位在板橋區的境內還設置了兩個分局與多個派出所,負責板橋地區的治安維護。

  • 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高鐵警務段台北分駐所,位於板橋車站內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 局本部
    • 板橋分局
      • 交通分隊
      • 下轄派出所:板橋、沙崙、後埔、信義、大觀
    • 海山分局
      • 交通分隊
      • 下轄派出所:海山、埔墘、新海、文聖、江翠
消防

板橋區是新北市消防局的總部所在地,與旗下第一大隊的管轄範圍。

  •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 局本部
    • 第一大隊
      • 大隊部
      • 下轄消防分隊:莒光、新板、板橋、大觀、海山、民生、溪崑[29]
    • 特搜大隊
      • 大隊部
      • 南雅分隊[29]
文化設施
運動場館


社福設施
  • 新北市板橋新板公共托育中心
  • 新北市婦女樂活館
  • 華山基金會板橋愛心天使站
  • 新北市家扶中心
  • 新北市立殯儀館(位於中正路
廣場
  • 市民廣場
  • 雙十人行廣場
  • 非常熱區(位於府中商圈)
中大型公園
小型或鄰里公園
  • 介壽公園(婚紗公園)
  • 農村公園
  • 石雕公園
  • 福德公園
  • 四維公園
  • 玫瑰公園
  • 國光公園
  • 資訊公園
  • 中山公園
  • 華江公園
  • 莊敬公園
  • 環河公園
  • 溪頭公園
  • 華中公園
  • 永安公園
  • 永豐公園(三角公園)
  • 民生公園
  • 和平公園
  • 忠孝公園
  • 仁愛公園
  • 華德公園
  • 南雅公園
  • 廣福公園
  • 五權公園
  • 重慶公園
  • 信義公園
  • 崑崙公園
  • 溪洲公園
  • 華東公園
  • 寵物運動公園
  • 公兒二公園
  • 埔墘公園
  • 光復簡易公園
  • 台北紙廠公園
  • 浮洲親民公園

醫療

觀光旅遊

古蹟名勝與信仰中心
Thumb
林本源園邸庭園一景
Thumb
南雅夜市
Thumb
Thumb
板橋菩提院與板橋接源堂
百貨
商場
夜市
  • 南雅夜市(板橋觀光夜市)
  • 裕民夜市 (小吃夜市)

大型飯店

重大建設
未來重大建設
  • 國家兒童未來館
  • 新北小巨蛋
其它
Thumb
新北市立圖書館為24小時開放之大型現代圖書館

都市更新及重劃

  • 新板橋車站特定專用區
  • 江翠北側重劃區(江翠特區):是新北市政府近年推動的重要都市更新計劃,,面積達117.47公頃。區內土地規劃公共設施約佔五成,住宅用地約37%,商業用地約8%,另有約4%為藝文專用區,整體分為A至G七個開發單元,強調結合親水、綠化、生態及藝術等特色,塑造「水岸宜居城市」為發展主軸,且鄰近捷運板南線及環狀線江子翠站,吸引了多項大型指標建案進駐,包括「久泰宸品」、「潤泰峰匯」、「國美翠亨村」等,主打高端住宅品質及完善的周邊生活機能,吸引自住與投資買氣。[31]
  • 東方戲院都市更新案:富品建設位於板橋區「東方富品」,舊址為知名「東方戲院」,榮獲第24屆國家建築金獎金獅獎,已完成上樑預計2024完工。[32]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