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髮是古代漢人常用的一種髮型[1],一般通過髮簪冠帽頭巾頭飾來束縛住頭髮以形成髮髻並固定髮型[2]。在中國古代,束髮被普遍視爲成年男子最爲重要的身份標志,也因為《孝經》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記載而成爲孝行的一大衡量標準。古代男子一般於15歲起開始束髮[3],故15歲也稱「束髮之年」[4],20歲時加冠並舉行冠禮,以示成年。

Thumb
束髮的男性

關於古代中原人束髮習俗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時期,並在春秋戰國時代發展成為華夷之辨的重要根據[5]孔子論語中曾提到的「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即是將華夏族束髮右衽這一特徵與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披髮左衽的特徵所區分對立[6]。故而束髮髮型在後來日益成為古代漢族的民族象徵之一,而披髮、散髮、斷髮等髮型則被視為蠻族習俗被加以唾棄[5]。歷史上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曾多次針對這一習俗下達剃髮令,如金朝就曾在靖康之變後禁止其境內漢人留髮[7],但漢人的束髮習俗一直到清代的剃髮易服令之後才在中國完全消失。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