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李氏朝鲜时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舜臣(韓語:리순신/이순신,1545年4月28日—1598年12月16日),字汝諧,本貫德水,朝鮮京畿開豐(今開城)人,朝鮮王朝名將,諡號忠武。1604年,朝鮮宣祖(李昖)追封其為孝忠仗義迪毅協力宣武功臣[1][2],同列者有權慄和元均,加贈德豐府院君。1793年,朝廷追贈其正一品領議政宰相官職。
日本入侵朝鮮時,李舜臣數次在海上戰術性擊敗日本人。他改進了龜船,在近海騷擾日本朝鮮征伐軍的海上供給,於朝鮮近乎亡國的時刻,讓日本知道朝鮮尚有一支抵抗力量的存在,其中閒山島大捷和鳴梁大捷是李舜臣最負盛名的兩場海戰。1598年,李舜臣在露梁大捷中配合明軍水師作戰時,與明軍鄧子龍老將軍一起擔任伏兵角色。日軍失敗後向外突圍時在觀音浦遭遇前來封堵的李舜臣和鄧子龍,兩位將軍不幸雙雙遇難,死後被朝鮮民族尊為民族英雄。
1576年,李舜臣武科及第,授權知訓練院奉事。1579年調往咸鏡道參與防禦女真。1586年擔任造山萬戶兼鹿屯島屯田事宜,在此期間與上司李鎰不和,後因女真入侵鹿屯島造成人員傷亡,隨即以延誤戰機過失罪革職,以白衣從軍[3]。不久,受全羅道觀察使李洸舉薦,備邊司任命李為全羅道助防將。1589年,金海都護府使李慶祿向時任左議政李山海推薦李舜臣[4],後者調任井邑縣監[5]。1591年升任珍島郡守,未赴任就升任加里浦僉節制使[6]。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前夕,時任右議政柳成龍舉薦李舜臣任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7][8]、加封折衝將軍。他改制的龜甲船能攻能防,在近海抵禦日本海軍的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592年,時任日本關白的豐臣秀吉征伐朝鮮,李舜臣帶領朝鮮龜船艦隊在玉浦、唐項浦、泗川、閒山島、釜山等地抵抗日軍。後因讒言一度下獄。1597年,日本出動14萬兵力,水陸並進入侵朝鮮。李舜臣被再次起用,出任三道水軍節度使。在鳴梁海峽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取得勝利。他率朝鮮官兵禦敵,反抗日軍。
1598年,他和明朝水師提督陳璘和副總兵鄧子龍共同指揮12艘聯合艦隊,迎擊300艘日本戰船,取得露梁大捷[9]。隨着日軍撤退,李舜臣下令全面追擊。此時來自島津義弘艦隊鈎銃的一顆流彈擊中了他的左腋。他感覺這是致命傷,對在身旁的長子和姪兒說:「戰爭正處於高潮 - 穿上我的盔甲,擊戰鼓。不要宣佈我死了。」片刻之後去世。其姪穿上他的盔甲,繼續擊戰鼓以鼓勵追擊。此戰朝明聯合水師幾乎全殲日船,日軍死亡以萬計。[10]
“ | 閒山島上明月夜,獨自坐崗樓。朔風吹萬里,長劍佩腰間。一聲胡笳飄耳邊,傷時憂國愁無限!——李舜臣時調《閒山島》譯詩[11]:574[12]:245 | ” |
“ | 水國秋光幕,驚寒雁陣高。憂心輾轉夜,殘月照弓刀。——李舜臣五絕《閒山島》[11]:712[12]:258 | ” |
“ | 蕭蕭風雨夜,耿耿不眠時。懷痛如摧膽,傷心似割肌。山河憂帶慘,魚鳥亦吟悲。國有蒼黃勢,人無任轉危。恢復思諸葛,長驅慕子儀。經年防備策,今作聖君欺。——李舜臣五言排律《無題六韻》[11]:713[12]:258 | ” |
“ | 北去同甘苦,東來共死生。城南他夜月,今日一盃情。——李舜臣-慕明齋 柱聯《奉呈杜僕射》[13]。 | ” |
1908年5月2日至8月8日,《大韓每日申報》主筆申采浩以「錦頰山人」的筆名連載《水軍第一偉人李舜臣》,對李舜臣進行神話,稱東鄉平八郎崇拜李舜臣。日本海軍中將佐藤太郎認為,李舜臣與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都是戰術天才,而李的人格在納爾遜之上。[14]英國海軍上將兼歷史學家巴拉德認為,海軍史上唯有李舜臣可以與英國名將納爾遜相提並論。[15]
1950年7月,朝鮮設立李舜臣勳章和李舜臣獎章,用以授予作戰中榮立戰功的朝鮮人民軍海軍將士。
在首爾光化門廣場和釜山的龍頭山公園,建有李舜臣將軍銅像。另外,他的頭像也出現在該國的100韓元硬幣上。
大韓民國海軍開發的KDX-II驅逐艦被稱為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