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趙簡王朱高燧(1383年1月19日—1431年10月5日),是明成祖朱棣嫡第三子,乃仁孝文皇后徐氏所出,明朝第二次封的趙王。
朱高燧於永樂二年四月初四[1](1404年5月12日)被封為趙王,不久命居北京[2]。
最初,朱高燧恃寵,時常做出不法之事,又和漢王朱高煦合謀奪嫡,並誣陷太子朱高熾。於是太子宮寮多得罪。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得知其不法之事,大怒,立刻誅殺他的長史顧晟,同時褫奪朱高燧的冠服,幸得太子朱高熾求情才得免。後來明成祖選擇國子司業趙亨道及董子莊為長史輔導他,他的行為才稍改善[2]。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明成祖病重。護衛指揮孟賢等人勾結欽天監王射成及內侍楊慶的養子偽造遺詔,打算毒死明成祖,廢太子朱高熾,立朱高燧為帝。總旗王瑜姻親高以正為孟賢策劃陰謀後告訴王瑜,王瑜立刻上告明成祖。不久,孟賢就被逮捕,得偽詔,伏誅,而王瑜就陞為遼海衛千戶。明成祖問朱高燧:「你做的嗎?」他十分害怕,嚇得說不出話。但太子極力為他辯解:「這是下人的所為,弟弟一定不知道的。」自此,朱高燧行為日益收斂[2]。
明仁宗即位,加朱高燧歲祿二萬石,並在洪熙元年四月十六[1](1425年5月3日)就藩彰德府,同時放棄常山左右二護衛。明宣宗即位,又賜田園八十頃[2]。
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謀反被擒,尚書陳山至單橋迎接明宣宗。陳山建議捉拿朱高燧,因為他和朱高煦共謀逆很久,若不捉拿朱高燧,日後趙王也可能謀反,到時明宣宗又得出力平叛。宣宗猶豫未決,唯有楊士奇認為不可。宣宗說:「先帝和二位叔叔甚為友愛。漢王謀反,朕不敢赦免。但趙王沒有謀反跡象,朕不忍心辜負先帝。」後來朱高煦至北京,亦說嘗試遣人與朱高燧通謀。戶部主事李儀及尚書張本請求削趙王護衛,宣宗不聽。次年,朱高燧放棄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宣宗命收回護衛,但無收回儀衛司[2]。
朱高燧在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過世(終年五十),葬安陽縣壽安山[1],今屬安豐鄉李家坡村[3]。諡號簡,長子悼僖世子朱瞻𰉠早卒,一年後其子朱瞻塙就嗣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