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慶靖王朱
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1391年5月17日),受封慶王。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1392年5月26日)就藩寧夏,但因糧餉未足,明太祖就命朱㮵暫駐慶陽北方的韋州城。三年後(1395年)明太祖又詔慶王管理慶陽、寧夏(今銀川)、延安、綏德四地的軍事,至洪武三十年(1397年)慶王邸始建成,朱㮵就藩寧夏,年僅19歲,朱㮵管理寧夏45年,在巡查邊防、編修方志、實行軍屯、管理牧場、興修水利、興學辦學等方面,作出了很多成績。
朱㮵十分好學和忠孝,四兄明成祖待他很好。朱㮵博學多才,好學有文,長於詩詞,書法亦佳,身邊匯集了很多謫戍寧夏的文人雅士,編有《寧夏志》二卷,是寧夏歷史上第一本準確完備的地方志,《凝真稿》十八卷,《集句閨情》一卷,輯有《文章類選》四十卷[1]。朱㮵還是最早描寫西夏陵、拜寺口雙塔、承天寺塔等寧夏古蹟的詩人,他記錄了一些西夏的歷史。
自建文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402年1月24日)遷慶國至寧夏後,明成祖下令朱㮵可在每年夏天去韋州度暑。後來在宣德初年(1426年)朱㮵曾以寧夏潮濕及水質不良為由請求明宣宗改慶國回韋州,可是明宣宗不許,只准如明成祖時一年到韋州一次。
朱㮵有四女,皆早卒未封。
正統四年五月十三日(1439年6月24日),朱㮵葬於蠡山之原(在今寧夏同心縣韋州鎮)。其墓早年被盜。1968年,當地群眾平地時,發現了其壙誌。壙誌為青石質,呈方形,誌、蓋皆邊長60釐米,厚15釐米,四周飾有5釐米寬的線刻雲龍紋。[12]
[誌蓋]
大明慶靖王墓
[誌文]
慶王壙誌
王諱㮵,
太祖高皇帝第十五子也。母妃余氏。生於洪武戊午正月
九日。二十四年辛未四月十三日,冊封慶王。二十
六年癸酉五月,之國陝西之韋州。三十四年辛巳
十二月,徙國寧夏。正統三年八月初三日,以疾薨,
享年六十一。惟王
國家至親,令德孝恭,樂善循禮,祗事
朝廷,始終無間。宜其榮膺壽祉,永享貴富。乃遽罹大故,
嗚呼惜哉!妃孫氏,指揮繼達之女,先薨。子男六人:
世子秩煃;真寧王秩熒;靜寧王秩燾;安化王秩炵;
岐山王秩煉;第六子,未封。秩燾、秩煉先薨。女四人,
未封,亦薨。孫男二人,孫女五人。初,
皇上聞王有疾,即遣中官以名醫、良藥馳視。方就道,而訃
音至矣。
上深感悼,輟朝三日,遣使徃祭,
賜謚曰靖,命有司治喪葬。以正統四年五月十三日,葬于
蠡山之原。爰述大㮣,誌諸幽堂,用垂不朽焉。謹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