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俄語:Новая газета,羅馬化:Novaya Gazeta)是一份俄羅斯報紙,以其對俄羅斯政治及社會事務的批評著稱。[3]報紙在俄羅斯全境以及部分境外地區發行。在2022年3月28日停刊之前,該報每周一、周三、周五出版。同年4月7日,《新報》宣佈推出歐洲版。
此條目的行文帶有翻譯腔。 (2021年10月8日) |
俄羅斯《新報》自1993年成立以來,其報社及所屬記者曾遭受過多次襲擊。從2000年到至今,該報共有6位該報記者遭殺害。[4][5]。
事件
俄羅斯《新報》自1993年成立以來,其報社及所屬記者遭到過多次襲擊,自2000年以來,共有6位該報記者遭殺害[5],他們的黑白肖像一直掛在報社的辦公室作為悼念。
在2006年,該報記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在她莫斯科公寓大樓的門前被槍殺,享年48歲。當時她正在調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克里姆林宮在第二次車臣戰爭的侵犯人權的行動[6][7]。而在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身亡之後,關於在北高加索地區和在車臣地區發生的侵犯人權行為和腐敗的報導改由俄羅斯《新報》另一位記者埃琳娜·米拉西娜進行獨立調查,而她也幾次被不明身份的人士襲擊和威脅[8]。
2017年4月,俄羅斯《新報》因報導了有關車臣對當地同性戀者的虐待和殺害事件,車臣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批評該報歪曲事實和發出死亡威脅,同時要求俄羅斯《新報》公開道歉和撤回有關文章,迫使該報的記者在收到死亡威脅後躲藏起來,同時該報也因此一度停止營運[9][10]。
在2018年,俄羅斯《新報》收到一個葬禮花圈和一個被割斷的山羊頭被留在辦公室外面,上面還掛有寫着「致俄羅斯《新報》的主編德米特里·穆拉托夫」的字條。當時他的調查揭示了瓦格納集團在國外的業務以及與涉嫌與克里姆林宮有聯繫的商人葉夫根尼·普里戈任的聯繫[6]。
2021年3月15日,俄羅斯《新報》在莫斯科的辦公室的入口處發現了一種不明化學物質。總編輯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編輯部所在的建築物遭到化學襲擊[7]。閉路電視顯示一名身着Yandex Eda外賣制服的人騎着自行車在俄羅斯《新報》辦公室前門噴灑一種未知物質,然後走開。幾天後,總編輯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對《法新社》表示,這種「化學襲擊」是對俄羅斯少數還願意挑戰官方的媒體保持沉默的最新嘗試,並表示「這是用軍事等級的非致命毒物來警告報社員工,或是報復他們。」[6][11]同年10月8日,該報總編輯德米特里·穆拉托夫與菲律賓的瑪麗亞·雷薩一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兩人「捍衛言論自由這一民主與及長久和平的先決條件」[12]。
自2022年3月28日起,俄羅斯《新報》因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的相關新聞而收到兩次來自監察機構RKN的警告,宣佈暫停報紙出刊,包括網站、社群媒體及印刷,直到戰爭結束。總編輯德米特里·穆拉托夫表示,雖然這是很艱難的決定,但這麼做是為了拯救這份刊物,避免徹底停刊。俄羅斯媒體如果一年內收到兩次來自監察機構的警告,法院就可以下令將其關閉。[13][14][15]
4月7日,《新報》的記者宣佈於里加推出歐洲版的《新報》(英語:Novaya Gazeta Europe,俄語:Новая газета Европа),副總編輯基里爾·馬蒂諾夫稱歐洲版「在法律上和實踐上」獨立於俄羅斯版,其新聞編輯室由離開俄羅斯的工作人員組成[16][17]。7月29日,俄羅斯監察機構RKN正式向莫斯科法院發起訴訟,要求撤銷《新報》的註冊。該訴訟申請此前在7月26日提出,在經過法院的3天考慮後批准[18]。報紙雖然處於暫時停刊的狀態,但於9月當局決定直接吊銷其執照,正式遭到取締[19]。
軼事
俄羅斯新報被稱為「自由派」媒體。2014年7月馬來西亞航空17號班機空難發生後,當俄羅斯眾多媒體都跟隨官方口徑,把墜機責任指向烏克蘭的時候,新報在頭版刊登「原諒我們,荷蘭」標題與照片,向事件中罹難者最多的荷蘭道歉。[20]
註釋
參閱
外部連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