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音樂(英語:Glitch)是一種在1990年代成型的電子音樂風格。 它隨 「錯誤美學」而誕生,以蓄意使用故障的音頻媒介或其他聲音加工物為主要的創作手法。[1]

Quick Facts 故障音樂, 風格起源 ...
Close

故障音樂的素材通常來自出錯或粗製濫造的數碼音頻設備,例如發生跳進播放的CD機、電機的轟鳴、數字或模擬的失真、錯亂的電路、低保真的音頻、軟件的程式的故障、黑膠唱片的噪聲以及其他系統錯誤。[2] 2000年,作曲家兼樂評人的金·卡斯康(Kim Cascone)在《電腦音樂雜誌》(Computer Music Journal)上將故障音樂定義為電子音樂的子流派並使用「後數字」(post-digital)一詞來形容故障音樂的美學。[1]

歷史背景

故障音樂的美學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早期的噪音音樂。1913年,路易吉·魯索洛提出了未來主義宣言《噪音的藝術》(L'arte dei rumori ),同時也是噪音音樂的根基。這位藝術家搭建了一組名為「intonarumori」的噪音發生器,並創作了《城市的甦醒》(Risveglio di una città)和《汽車與飛機的相遇》(Convegno di automobili e aeroplani)等專門用於這組樂器演奏的曲目。1914年,他在意大利米蘭的演出引發了一場騷亂。[3]

在此之後,作曲家和音樂家開始運用故障的手法進行創作,例如The Moody Blues樂隊的米高·平德(Michael Pinder)在1968年創作的The Best Way to Travel,以及克里斯蒂安·馬克萊(Christian Marclay)在1979年用切割黑膠唱片創作的聲音拼貼作品。1985年,刀根康尚(Yasunao Tone)使用損壞的CD表演了Techno Eden。1992年尼古拉斯·柯林斯(Nicolas Collins)發佈了個人專輯It Was a Dark and Stormy Night,其中包含了弦樂四重奏與CD故障跳進播放的聲音。

在1990年代的德國和日本,故障音樂的足跡愈加明晰,[2]例如德國電子樂廠牌千高原(Mille Plateaux),[4]以及日本藝術家池田亮司(Ryoji Ikeda)的音樂作品。[2]古代祐三(Yuzo Koshiro)和川島基宏(Motohiro Kawashima)在為1994年的電子遊戲《怒之鐵拳3》創作的電子音樂原聲帶中,使用了自動生成的隨機音序來生成「意外和古怪」的實驗性聲響,帶有明顯的故障音樂特徵。[5]Oval在1993年創作的Wohnton在故障音樂中增添了氛圍音樂的審美趣味。

在音樂領域「glitch」一詞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國實驗音樂團體Coil(當時名為ElpH)發行了作品Worship the Glitch(1995年)。另一典型案例是電子二人組在Autechre在1994年發行的專輯Amber,其中包含了名為Glitch的曲目。

製作技術

在1990年代前, 實驗音樂領域的實踐者往往採用手動操作的技術製造帶有失真感的故障音樂。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刀根康尚的「受傷」的CD:許多透明的膠帶小碎片粘在光盤的內容面以干擾音頻信息的讀取。[6] 手動操作的另外一個實例來自尼古拉斯·柯林斯,他對電結他的電路進行改裝使之成為音頻信號的諧振器;他也改裝了CD播放器,以便在現場表演中修改其播放的音頻。[7]

如今,故障音樂往往在電腦上經由現代數字音頻軟件將預先錄製好的音樂「碎片」(採樣)以各種方式接合而成。這些碎片直接接合之後便容易呈現出故障音樂的特徵:由咔嗒聲、刮擦聲等有「錯誤」之感的聲音組成節拍,或只是純粹的噪音。這些片段在時間上通常是短暫的,因而常被用於替代傳統的打擊樂部分。因故障而跳進播放的CD、被揉搓的黑膠唱片、被擾亂的電路、以及失真而造成的噪音都在故障音樂風格形成中起到非常顯著的作用。同時正是由於諸如此類的數字故障的運用,故障音樂得以被命名。

在低功率的電子設備上蓄意地進行電路擾動從而創造出新的設備,也是運用硬件創作故障音樂的重要途徑之一。

然而並不是所有此流派下的藝術家都運用蓄意的「錯誤」手法來創作。有些藝術家也通過巧妙地使用數字合成器與鼓機音序器來製作具有故障音樂特點的作品。

廣為使用的故障音樂創作軟件有:含音軌功能的Jeskola Buzz與Renoise,以及含模塊的ReaktorAbleton LiveReasonAudioMulchBiduleSuperColliderFLStudioMax/MSPPure DataChucK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