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拓跋迪(515年—577年3月24日),本姓元,字德儒[1],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玄孫,北魏太傅、東阿文簡公元順第四子,元魏宗室,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拓跋迪在北魏普泰元年(531年)被封為高都縣男,歷任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大統十三年(547年)晉封濟北郡王。大統十六年(550年),宇文泰東征,拓跋迪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2]。魏恭帝元年(552年),拓跋迪上表謙讓王位,魏後二年(555年),拓跋迪改封濟北郡公[1][2]。魏恭帝三年十二月庚子(557年2月14日),魏恭帝拓跋廓詔令禪位給周孝閔帝宇文覺,派大宗伯趙貴持節向周孝閔帝奉上冊書,又派民部中大夫、濟北公拓跋迪送上皇帝的璽紱[3][4][5]。保定二年(562年),拓跋迪出任大行台尚書、兼任大司徒,出使突厥[2],回朝出任昌州刺史,又出任小司寇,轉任宗正[1][2]。保定三年(563年),周武帝宇文邕命令司憲大夫拓跋迪制定《大律》十五篇,二月庚子(563年3月15日)開始實行,《大律》規定對犯罪的懲罰:分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五種,一共分二十五等[6]。天和六年(571年),拓跋迪升任使持節、大將軍[1]。建德六年龍集丁酉二月廿日(577年3月24日),拓跋迪在私人住宅中去世,虛歲六十三,當年七月壬申朔十三日甲申(577年8月12日)遷葬於北原洪瀆川,周武帝宇文邕詔令贈予金上遷羅四州諸軍事、金州刺史,以太牢祭祀,諡號惠公[1]。
201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機場二期建設的布里村發掘了拓跋迪夫婦合葬墓[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