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縣中國名,位於今成都市區西北部[1],與同城而治逾千年的華陽縣共為成都府附郭縣,構成了現在的成都市區。得名於戰國中期,初設縣於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伐蜀後,長期為蜀郡益州成都府成都府路成都路郡治、州治、府治、路治,於1952年撤銷。[2][3][4]

Quick Facts 成都縣, 國家 ...
成都縣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川西行政區溫江專區
設立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撤銷1952年
語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下級行政區
語言
 • 母語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註:行政區劃數據來自1952年
Close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古蜀國開明朝第九位君主開明尚遷都至成都,慎靚王五年(前316年)司馬錯滅蜀後於成都建縣,封公子通為蜀侯,於成都置蜀郡[a],以張若守。西漢時分置廣都縣,隸蜀郡。更始二年(24年)公孫述於成都自立蜀王興平初年,益州牧劉焉綿竹徙治成都,後其子劉璋以成都降劉備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建立蜀漢[2]

西晉太康十年(289年)改置為成都國,封司馬穎為成都王。光熙元年(306年)李雄於成都自立,建立成漢永和三年(347年)東晉桓溫攻破成都,平之。咸安二年(374年)前秦苻堅鄧羌楊安等伐蜀並攻佔成都,太元八年(383年)東晉收復。晉安帝時分置懷寧郡[b]始康郡[c],又分廣都地置寧蜀郡[d]元嘉十年(433年)又立宋興郡[e]宋寧郡[f]。梁徙始康郡於新都承聖元年(552年)武陵王蕭紀於成都稱帝,兵敗被殺。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入魏,而後北周置總管府並廢宋興、宋寧、懷寧三郡入蜀郡,又廢寧蜀郡廣都縣。開皇初年,州郡俱廢,後省新繁、興樂(原新都)二縣入成都縣。[2]

武德初年,復置新繁、興樂。貞觀十七年(643年),從成都縣東部劃出蜀縣,後改名華陽縣[5]至德二載(757年)改蜀郡為成都府,成都縣為府治。五代時,王建孟知祥分別在成都建立前蜀後蜀。宋朝時,為益州路成都府路)路治。元朝時,為成都路治。明朝時,復為成都府治。洪武十年(1377年),新繁縣省入成都縣,十一年(1378年)封朱椿為蜀王於成都縣、建蜀王[6],十三年(1380年)復置新繁縣。康熙九年(1670年),華陽縣併入成都縣,雍正六年(1728年)復置。[2]新唐書中成都縣評價為次赤[5]元史中成都縣評價為下[7]清史稿中成都縣評價為沖、繁、難[8]

辛亥革命後,成都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後與重慶蜀軍政府合併,成立中華民國四川都督府。成都縣為四川首府,隸西川道,後隸第一行政監察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置省轄市成都市為四川省會,以成都、華陽兩縣城區為成都市市區,成都、華陽兩縣直轄鄉村地區。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發起西南戰役。12月9日,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宣佈雲南起義。12日,民國政府四川地方派系的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宣佈起義,使解放軍迅速完成對成都的合圍。27日,解放軍在成都會師。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賀龍率軍進入成都城[9]。其後,成都縣隸屬川西行政區下屬的溫江專區

1952年6月,經政務院批准,撤銷成都縣,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成都市和溫江專區溫江縣新都縣郫縣新繁縣4縣。[3][10][4]

行政區劃

嘉慶年間,成都縣境內東西袤三十五里,南北廣五十里,與華陽縣分治,縣內關隘有沱江鎮、蠶次鎮、天迴鎮,場市有駟馬橋、天迴鎮、三河場、金泉場、青龍場、崇義橋、兩路口、太平場、復興場、青羊場、蘇坡橋、馬家場共十二處,編戶二十團里,分為六,共有三十四。城內有衚衕三十二條。[2]

成都縣撤銷前,共轄2個、14個、3個區公所[11]

  • 城關鎮(鎮公所設在茶店子)
  • 第一區(區公所設在土橋):西城鄉、青蘇鄉、清溪鄉、金泉鄉、萬福鄉、太平鄉
  • 第二區(區公所設在祟義橋):崇義鄉、仁義鄉、安靖鄉、復興鄉
  • 第三區(區公所設在天回鎮):三河鄉、天回鄉、青龍鄉、駟馬鄉

1952年6月,經政務院[g]批准,撤銷成都縣,原屬成都縣城區與太平、天回二鄉劃入成都市,青蘇鄉劃歸溫江縣,祟義(今大豐)、復興(今斑竹園鄉一部分)二鄉及仁義鄉的新四村劃入新繁縣,三河鄉(今三河街道)劃入新都縣,金泉、萬福、清溪、仁義、安靖五鄉劃入郫縣[3][4]

人口

嘉慶十八年(1813年)縣誌載原額增添共69597戶,男215237丁,婦171160口,共386397丁口。同治八年(1869年)查除鄉間六甲不計外,有23757戶,男53320丁,女29463口。康熙六十年(1721年)遷湖北荊州滿洲蒙古八旗共2000餘戶、5000餘名,至同治十年(1871年)共有4500餘戶、13700餘名。[2]

教育

成都縣內有數個知名書院,如墨池書院、芙蓉書院、少城書院等。成都縣籍知名進士有:[2][12]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