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憂鬱病[2](melancholia,中國大陸作憂鬱症[1],台灣作憂鬱病[2]),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3]。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抑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11月17日) |
此條目不符合維基百科的品質標準,需要完全重寫。 (2024年5月15日) |
抑鬱是中樞(腦)神經面對內外在環境狀態所產生的情緒反應。短期抑鬱的心理會增加額外的生理負擔。心跳及血壓需稍稍上升,以支撐此負擔。長期的心理緊繃使得身心無法休息恢復,連睡眠及體重(增胖) 都受到影響,各個器官的效率大大降低,心跳及血壓更需上升,以勉強維持人體的恆定狀態。
當抑鬱剛發生時,我們檢視心跳、血壓及心率變異 HRV 數據發現:
若心理的因素沒有排除,長期的生理效應變成:
抑鬱初期,大腦的海馬體、杏仁核,以及前額葉皮質等負責情緒的區域,下達指令給自律神經,心血管、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等,適時地回應內外在壓力(心跳及血壓稍稍上升,HF下降等)。但長期的抑鬱會導致身心俱疲,自律神經的交感支容易出現交感疲乏(Sympathetic Fatigue),LF絕對值甚至低於正常值,再加上副交感HF已顯著撤退。[4]
在英語中,Melancholia的字根來自希臘語「μελαγχολία」,代表哀傷或是黑膽汁的意思。古代希臘人認為,抑鬱是因為黑膽汁失衡造成的疾病。英語lugubriousness則是來自拉丁文lugere,意思是哀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