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割據(德語:Kleinstaaterei德語:[ˌklaɪnʃtaːtəˈʁaɪ])是一個德語歷史名詞,通常帶有貶義。它用來指神聖羅馬帝國(尤其是在三十年戰爭之後)以及 19 世紀上半葉的德意志邦聯時期,德國和鄰近地區領土邊界的支離破碎[1]。它指的是大量擁有主權的中小型世俗或教會的公國以及城邦,其中一些僅比一個城鎮或帝國修道院修道院的周圍場地大一點。對18世紀的德國邦國總數的估計各不相同,從294個到348個或更多[2]

1789年的神聖羅馬帝國
39邦國為主體的德意志邦聯(1815-1866),其間仍有許多小邦

由於許多隨意的領土形成或國家通過繼承劃分,大量的神聖羅馬帝國邦國由不連續的部分組成,這導致了無數的飛地。

洪堡的例子可以生動體現出德意志地區邦國割據的程度。1789 年夏天,年輕的威廉·馮·洪堡和他的朋友為了觀察巴黎正在發生的革命事件,計劃從布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親王國的首府不倫瑞克旅行到法國。洪堡和朋友在到達法國邊境之前進出了六個公國、四個主教轄區和一個自由城市亞琛[3]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