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蛋
圓頂體育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巨蛋或圓頂運動場(英語:Domed stadium)[1],是以圓頂為主要特徵的球類室內體育館[2]。除舉辦棒球、籃球、足球比賽等體育賽事外,還可舉辦演唱會、演講會等文藝活動。

稱呼
「DOME」原為西方圓頂建築之意。在英語中,第一座使用「Dome」命名的是位於美國侯斯頓的太空巨蛋。其後「Dome」廣泛用於各類室內運動場的命名[2]。
台灣的「巨蛋」一詞,乃源自日本東京巨蛋(日語:東京ドーム;英語:Tokyo Dome)[3]。Tokyo Dome於1988年開幕,以「BIG Entertainment and Gold Game!」(縮寫:BIG EGG)為定位,其後,「BIG EGG」成為Tokyo Dome的暱稱,台灣因而翻譯為「巨蛋」,並將Tokyo Dome稱為「東京巨蛋」。其後亦將日本、韓國等地多座以「Dome」命名的圓頂運動場譯為「巨蛋」。
台灣現今語境所稱的「巨蛋」泛指大型室內體育館,例如東京巨蛋、福岡巨蛋、臺北大巨蛋;但自臺北小巨蛋落成以來,「巨蛋」一詞也延伸至較小型、以舉辦籃球、排球等需要較小場地為主的多用途體育館,即競技場級場館(英語:Sports Arena),如高雄巨蛋。兩者存有歧義時,前者稱為「大巨蛋」,後者則稱為「小巨蛋」。
另一方面,臺語、客語等台灣本土語言缺乏「巨蛋」的對譯,因此在高雄、臺北先後有捷運站以華語「巨蛋」為名時,都引起如何翻譯為台灣本土語言的議論(最後以文讀音處理)。
中國大陸在大多數情況下,特別是歐美地區以「Dome」命名的圓頂運動場,常翻譯為「穹頂」,如紐奧良超級穹頂(Superdome)、侯斯頓太空穹頂(Astrodome)[4]。然而,對於日本、韓國以「Dome」命名的圓頂運動場,有時亦跟隨台灣譯名稱為「巨蛋」。
各地圓頂體育場


球場名稱 | 地點 | 開場 | 座位數 |
---|---|---|---|
東京巨蛋(Tokyo Dome) | 東京都文京區 | 1988年3月17日 | 46,000(棒球) 57,000(演唱會) |
福岡巨蛋(Fukuoka Dome) | 福岡縣福岡市 | 1993年4月2日 | 38,585(棒球) 52,500(演唱會) |
大阪巨蛋(Osaka Dome) | 大阪府大阪市 | 1997年3月1日 | 36,146(棒球) 50,000(演唱會) |
名古屋巨蛋(Nagoya Dome) | 愛知縣名古屋市 | 1997年3月15日 | 37,214(棒球) 50,500(演唱會) |
西武巨蛋(Seibu Dome) | 埼玉縣所澤市 | 1979年4月14日 (1999年屋頂加裝完成) |
33,556 |
札幌巨蛋(Sapporo Dome) | 北海道札幌市 | 2001年6月3日 | 41,484(足球) 40,476(棒球) 53,845(演唱會) |



名稱 | 地點 | 啟用時間 | 座位數 | 備註 |
---|---|---|---|---|
國立體育大學綜合體育館(龜山小巨蛋) | 桃園市龜山區 | 1986年7月 | 15,000(籃球) | |
桃園市立體育館(桃園巨蛋) | 桃園市桃園區 | 1993年9月 | 15,000(籃球) | |
苗栗縣立運動場巨蛋體育館(苗栗巨蛋) | 苗栗縣苗栗市 | 2001年8月20日 | 7,788(籃球) | |
花蓮縣立體育館(花蓮小巨蛋) | 花蓮縣花蓮市 | 2001年7月 | 5,000(籃球) | |
臺北市立多功能體育館(臺北小巨蛋) | 臺北市松山區 | 2005年12月1日 | 15,000(籃球) | |
新竹縣體育館(竹北巨蛋) | 新竹縣竹北市 | 2008年12月31日 [5] | 8,000(籃球) | |
高雄市現代化綜合體育館(高雄巨蛋) | 高雄市左營區 | 2008年9月27日 | 15,000(籃球) | |
金湖綜合體育館(金門小巨蛋) | 金門縣金湖鎮 | 2010年8月4日 | 3,500(籃球) | |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巨蛋體育館(臺北大巨蛋) | 臺北市信義區 | 2023年12月2日 | 40,575(棒球)
59,833(演唱會) |
|
臺南小巨蛋 | 臺南市東區 | 規劃中[6] | ||
臺中巨蛋 | 臺中市北屯區 | 15,500(籃球) | 興建中 | |
新北小巨蛋 | 新北市板橋區 | 18,000-20,000(籃球)[7] | 規劃中[8] |
- 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俗稱澳門蛋。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