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塔寺
越南北宁省佛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北宁省佛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1°03′39″N 106°01′20″E 寧福寺(越南語:Ninh Phúc tự),俗稱筆塔寺(Chùa Bút Tháp),越南的佛教寺廟,位於北寧省順成市社亭祖社[1],始建於13世紀。
2021年,越南政府將之列入國家級特殊遺蹟名錄[2]。寺內供奉一尊千手千眼觀音像,是越南佛教造像藝術的代表之作。
寧福寺是該寺廟的正式名稱,其別名少林寺來自寺內《敕建寧福禪寺碑記》碑文「寧福古剎,少林別名」。因所在村莊曾名為亞侶、雁塔,故當地居民亦稱其為亞侶寺、雁塔寺。1876年,阮朝嗣德帝出巡京北,期間在寺廟停留,看到廟內寶塔形似毛筆,於是給寺廟賜名筆塔寺(Bút Tháp),該名稱從此為越南人所熟知[3]:11。
筆塔寺的始建年代各有說法。《河北地誌》(Địa chí Hà Bắc)記載,寧福寺建於陳聖宗統治時期(1258—1278)[4][5],玄光禪師任該寺住持期間,曾主持興修七層高塔[6]。1642年,臨濟宗高僧拙公和尚受邀任住持。兩年後,拙公和尚在此圓寂[7]。後黎朝鄭氏玉竹皇后在寺內修行時,請求鄭主鄭梉翻修該寺,後於1660年完工[8],以「內工外國」格局規劃,現今筆塔寺的格局即形成於17世紀[9],之後又歷經五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1992年[1]。
寺院呈「內工外國」(Nội Công Ngoại Quốc)格局,前堂、走廊、後祖組成「國」字型,前堂到正殿組成「工」字,從正殿經過石橋到九品蓮花殿,又組成「工」字[1][3]:12。17世紀時的格局保存完好,是越南保存較完整的古剎。寺院整體朝南,有大雄寶殿、九品蓮花殿等建築。而寺內的木雕多由慈山市浮溪坊的木匠刻成[10]。
寺院東側建有五邊形五層石塔,高13米,名為報嚴塔(Tháp Bảo Nghiêm),由皇后鄭氏玉⿰木竹主持築於福泰五年(1647年)[9]:56,外形豎直,如一支大筆,因而俗稱筆塔(Bút Tháp)。塔基有13處石雕,大部分是龍、虎等動物圖案[8]。
寺北建有五層石塔尊德塔(Tháp Tôn Đức),高11米,築於1660年,該塔也是拙公、明行兩名僧人的墓塔[9]:57。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期間,尊德塔嚴重受損[8]。2009年,一棵古樹向尊德塔方向生長,一度威脅塔身的安全,後來,北寧省文化、體育和旅遊廳發佈167/CV-SVHTTDL號文件,出資430億盾修復該塔[11]。
寺內存有千手千眼觀音像[12]、苦行僧像[9]:56、三世佛像、九品蓮花台、香案等17世紀文物,皆是越南國寶[1][13]。觀音像漆以紅色和金色,淨高3.7米,背光圓輪寬2.1米,呈十一面四十二臂,在蓮花寶座上結跏趺坐,身披天衣,系瓔珞帶,頭戴天冠。比例流暢勻稱,是越南佛教造像藝術的代表作[14][15]。木質六角形九層蓮台位於九品蓮花殿內,寓意佛祖的九世修行[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