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明王(梵語:यमान्तक;拉丁轉寫Yamāntaka,藏語:རྡོ་རྗེ་འཇིགས་བྱེད། 亦稱閻曼德迦(Yamantaka)、 怖畏金剛(Vajrabhairava)、大威德金剛,亦可直稱閻魔敵。漢傳佛教、東密、台密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藏密三大本尊之一,認為祂是文殊菩薩之化身。文殊菩薩是宗喀巴的本尊和寧瑪八飲血中佛身部的本尊,因此閻魔敵在格魯派和寧瑪派中,受到極大的尊崇。
字源
在梵文中,閻魔敵的名稱(Yamāntaka)是由閻摩(Yama),主管死亡的神明閻魔,及antaka,意為終結者,兩個字組成。因此它的意思是「終結亡神、勝伏死主」。
他另一個名號為梵語:श्री भगवान् यमान्तक(Shri Bhagavan Yamantaka),意為「吉祥世尊、死亡的征服者」。其中,師利是神聖、吉祥之意,Bhagavan是世尊之意。
《文殊真實名經》一頌:怖畏金剛施(大)怖畏,因此又稱怖畏金剛(Vajrabhairava),或吉祥大金剛怖畏尊(Shri Vajramahābhairava)。因其能降服惡魔,故稱大威,又有護善之功,故又稱大德。
念大威德明王的咒有延壽的效果,因此位明王乃阿彌陀佛化身,阿彌陀佛即無量壽佛又稱無量光佛,眾功德聚於一身的大威德明王深具延壽力。
形象
九面代表佛陀的九類教法。發上指向佛地之意思。
大威德明王的一個特點,除了一些極密的不共法相外,是他一定以水牛為坐騎或是以牛頭示現,這是源於閻魔敵鎮伏閻魔水牛的神話。大威德明王的造像有六面、六臂、六足之形像,因此,又有「六足尊」之稱。
也有三面六臂的閻魔敵和一面二臂的紅閻魔敵與俱生怖畏金剛。
怖畏金剛是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的形像,同時臉部成為牛面。面相九面代表佛陀的九類教法。發上指向佛地之意思。
東密五大明王
不動明王,中央鎮守明王,毗盧遮那佛化身;降三世明王,東方鎮守明王,阿閦如來化身;軍荼利明王,南方鎮守明王,寶生如來化身;大威德明王,西方鎮守明王,阿彌陀佛化身;金剛夜叉明王,北方鎮守明王,不空成就佛化身。[1]
藏傳佛教
藏密認為其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屬教令輪身,是事業的根本。於無上瑜伽部、格魯派中,與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同為主要的本尊。寧瑪派則認為是一切佛身的總集幻化,寧瑪所依的紅黑閻魔敵為忿怒羅剎面的閻魔敵與牛面怖畏金剛不同,主要的續典為《月密明點續》。藏傳唐卡面相:九面代表佛陀的九類教法。發上指向佛地之意思。身體:三十四臂,再加身、語、意表菩薩佛的三十七道品,即為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普遍傳承依於藏王(松贊干布)語教而來的密法教授,而出有許多修閻曼德迦等法的成就者,直到如今雖未得見依此法的教師所著的釋本,然而部分修法的筆錄文字仍然存在。[2] 對大威德金剛,一世嘉木央活佛在一本叫《吉祥金剛大威德教法源流三界尊勝成就庫》中有系統闡述,他認為,大威德金剛有十五個特點。
相關條目
參考
- (繁體中文)大威德金剛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繁體中文)大威德金剛(怖畏金剛)[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 (英文)Yamantaka 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Wrathful Guardians of Buddhism - Aesthetics and Mytholog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英文)Daïitok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註解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