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巴甫洛維奇·布留洛夫(俄語:Карл Па́влович Брюлло́в;1799年12月12日—1852年6月11日)是俄國著名畫家,俄國19世紀上半期學院派的代表大師[2]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轉型時期的關鍵人物之一。

Quick Facts 卡爾·布留洛夫 Карл Павлович Брюллов, 出生 ...
卡爾·布留洛夫
Карл Павлович Брюллов
Thumb
1848年自畫像
出生Charles Bruleau[1]
(1799-12-12)1799年12月12日
聖彼得堡
逝世1852年6月11日(1852歲—06—11)(52歲)
意大利曼齊亞納
墓地意大利羅馬
居住地俄羅斯帝國
國籍俄羅斯帝國
教育程度彼得堡美術學院
母校彼得堡美術學院(1821年)
知名於雕版繪畫
運動浪漫主義東方主義
獎項彼得堡美術學院金質獎章
Close

生平

1799年12月12日(舊格里曆12月23日[1])出生於俄國聖彼得堡的一個藝術世家[3]。祖父是應聘到俄國瓷器廠工作的法國雕刻匠,父親也從事雕刻工作。到了他這一代,一家人已經歸化為俄國人,在家族的法國姓氏「布留洛」後加上了一個俄文字母[4]

布留洛夫幼年多病,5歲起開始在父親的指導下接受繪畫等藝術訓練,9歲時被彼得堡美術學院錄取,1821年以金質獎章的優異成績畢業[5]:29。1823年至1835年在意大利深造,1835年返回彼得堡,1836年開始擔任彼得堡美術學院教師。1849年居住在馬德拉群島,1850年移居意大利[6]。1852年6月11日(格里曆6月18日)在意大利羅馬附近的曼齊亞納逝世[1]

作品

布留洛夫最著名的作品是繪於1830至1833年間的《龐貝城的末日》。俄國著名文學家普希金果戈里對這幅作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將其與彼得·保羅·魯本斯安東尼·范戴克的作品相提並論。作品的主題洋溢着深刻的浪漫主義色彩,布留洛夫在描繪歷史事件的同時,還着力表現出了每個人物內心的感情世界[5]:30

圖集

紀念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