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劉仁恩灑脫不受約束,有文治與軍事的才幹[2]。劉仁恩以侍衛上士為起家官,升任少承御。劉仁恩又獲周武帝提拔出任大御正、儀同三司,轉任內史中大夫,加開府,又升任內史上大夫,外任使持節、徐州刺史。大象二年(580年),尉遲迥起兵反叛,派遣部將畢義緒佔據蘭陵,又派遣席毗攻克昌慮和下邑。徐州總管源雄派遣劉仁恩出兵進攻畢義緒,儀同劉弘和李琰討伐席毗,都將敵人平定[3]。獲勝後劉仁恩轉任兗州刺史,加大將軍,升任天官都府司會。隋朝建立後,劉仁恩進爵梁郡開國公,轉任毛州刺史,為政的成績號稱天下第一[2][4]。開皇四年四月庚子(584年5月23日),劉仁恩被徵召出任刑部尚書[5][6],又外任荊州總管、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1]。
開皇八年(588年),當時隋朝要進攻南陳,以劉仁恩出任行軍總管,隸屬於楊素討伐南陳。當年十月甲子(588年11月22日),劉仁恩從江陵出發[7][8][9]。劉仁恩與楊素匯合後,楊素率領水軍沿着長江順流而下,越過三峽,於十二月推進到流頭灘。南陳將軍戚昕率領青龍戰船一百多艘防守狼尾灘,這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隋軍的將軍們因而擔憂。楊素說:「成敗在此一舉。我軍如果白天下船進攻,敵軍就會知道我軍虛實,加上灘流迅急,船隻難以掌握,我們就失去了居於上游的便利條件;不如在夜裏突然襲擊敵軍。」於是楊素親自率領黃龍艦船數千艘,將士銜枚,順流而下,又派遣開府儀同三司王長襲率領步兵由長江南岸進攻戚昕別處營壘,派遣劉仁恩率領騎兵由北岸向白沙進發,黎明時候隋軍各路軍隊都到了,於是一起發起進攻,戚昕戰敗逃走,隋軍俘獲了南陳全部將士,慰勞後加以遣返,紀律嚴明,秋毫不犯[10][11]。開皇九年(589年)正月,南陳荊州刺史陳慧紀派遣南康內史呂仲肅率軍駐紮在岐亭,據守巫峽,並在長江北岸岩石上鑿孔,跨江系三條鐵鎖,橫截上流江面以遏制隋軍船隻。呂仲肅又拿出自己的全部財產充作軍餉。楊素和劉仁恩指揮隋軍登陸猛攻陳軍,前後四十餘戰,呂仲肅率軍據險全力抗拒,隋軍損失慘重,陣亡五千餘人,南陳人將死者的鼻子全部割下去邀功求賞。之後隋軍多次取勝,俘獲了一些陳軍士卒,分三次釋放了他們;陳軍夜間潰亂,呂仲肅放棄營柵逃走,楊素從容毀掉跨江鎖鏈。呂仲肅又退守荊門的延洲,楊素派遣居住在巴中一帶的蠻族士卒一千人乘坐五牙戰艦四艘,用拍竿擊碎陳軍十餘艘戰船,於是大敗陳軍,俘獲兩千餘人,呂仲肅隻身逃走[12][13][14]。在荊門擊敗南陳將軍呂仲肅,劉仁恩制定了很多計謀,因功加上大將軍,很受當時輿論稱讚[2][4]。楊素攻克荊門後,另外派遣部將龐暉率兵攻城略地。開皇九年二月,龐暉南下到達湘州,湘州城內將士沒有固守的意志,沒幾天就請求投降。湘州刺史陳叔慎就設置酒席宴請部下文武官吏,酒喝到盡興時,陳叔慎感嘆說:「我們之間的君臣關係,到此就算結束了!」這時湘州長史謝基悲不自勝,伏地流涕。湘州助防遂興侯陳正理也在坐,於是站起來說:「君主受辱,臣子應該以死相報。在坐各位哪個不是陳國的臣子?如今天下有難,實是致命之時。就是事情不能夠成功,也可以顯示出陳國臣子的氣節,就這樣束手就擒,淪為亡國之民,死不瞑目!現在已經到了危急關頭,不可再猶豫了,敢有不響應的立即斬首!」酒宴上的眾人全都響應。於是陳叔慎和文武官吏殺牲口結盟,並派人奉詐降書交給龐暉。龐暉相信了,約定下日期入城受降,陳叔慎預先佈置伏兵等待他。龐暉命令數百人屯集在城門口,自己率領隨從數十人進入廳內,很快伏兵發動,綁住龐暉宣佈命令,又抓住他的手下將士全殺了。陳叔慎坐在射堂內,招集士眾,幾天之內,士兵人數達到五千人。衡陽郡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鄔居業都請求率軍協助抵抗隋軍。樊通等人的援軍還沒到,隋朝派薛胄出任湘州刺史,聽說龐暉已死,就再請增兵,隋朝又派遣劉仁恩率兵前往支援。劉仁恩的軍隊還沒到,薛胄已經抵達鵝羊山,陳叔慎派陳正理和樊通等人抵抗隋軍,於是雙方大戰,從早晨到太陽偏西,隋軍屢次休息屢次作戰,而陳正理士兵少,不敵隋軍,於是大敗。薛胄乘勝入城,俘虜陳叔慎。此時鄔居業率他的士兵從武州來參戰,到了橫橋,聽說陳叔慎戰敗,就在新康口停頓。劉仁恩的軍隊也到了橫橋,據水邊安置軍營,與鄔居業相持兩夜,因此交戰,鄔居業又戰敗了,劉仁恩將鄔居業俘虜,隨後將陳叔慎、陳正理、鄔居業以及他們的部將十多人送到秦王楊俊那兒,楊俊將這些人在漢口全部斬首[15][16][17]。
南陳滅亡後,朝廷徵召劉仁恩出任信州總管、十二州諸軍事、信州刺史,劉仁恩還沒來得及上任,就被徵召入關,於開皇十九年九月廿九日(599年10月23日)在南方去世,虛歲五十二,同年十二月十九日(600年1月10日)葬於長安縣高陽原[1]。
家庭
- 劉肱[1]
- 劉納,西魏侍中、開府、嘉山桓公[1]
墓誌
隋前大將軍信州總管梁郡公劉使君墓誌
公諱仁恩,字慶仁,陝州弘農人也。昔者纂堯之緒,發跡定於斷蛇;系漢之功,盛德基於來凰。重光載世之美,本枝別幹之華。珪瑞鬱而爭輝,龜組紛而交映。流諸史冊,播在笙鏞,詳略而言,無俟該備。祖肱,始御脩途,遽辭千里。父納,魏侍中,開府,嘉山桓公,傑出偉才,累登三事。公託潤瓊田,資芬惠苑,青襟早悟,綺歲有聲。起家侍衛上士,仍遷少承御。周武帝跡高雄猛,心尚沖虛,欲使宇內縉紳,人聞道德,玄都肆業,傍引貴游。公以清明,先光學市,既而衆妙無擁,象繫畢通,見重四科,用兼五美。俄授大御正,儀同三司,仍轉內史中大夫,加授開府。又遷內史上大夫,任在王言,職光綸紱。出爲使持節,徐州刺史,淮沂殷曠,事參荒服。尉迥竊據楚齊,將同問鼎。公時臨所鎮,抗禦妖徒,大憝既平,嘉庸簡在。仍轉兗州刺史,加授大將軍,遷天官都府司會。皇明御曆,進爵梁郡開國公,轉毛州刺史。寬猛流譽,威惠有聞。徵爲刑部尚書,龍作納言,是稱顯貴,皋繇司士,時寄兼隆。俄而鄢郢上游,思覃善政,沮漳南服,復俟綏懷,出授荊州總管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朝旨將興大舉,掃定江東,元帥須才,暫虛蕃任。授公行軍總管。別道長驅,淮海克清,寔惟宣力。江山控帶,朝寄不輕,綏導蜑夷,事歸良牧。轉公信州總管十二州諸軍事,信州刺史。未遑之任,詔徵入關,但賁隅遠戍,馬歎空留,駱越遐方,彭亡遂及。開皇十四年九月廿九日薨於嶺表,春秋五十二,以其年十二月十九日還葬長安縣高陽原,禮也。公履孝基仁,懷奇藴異,造次不忘於詩禮,動靜皆會於莊恭,加以玄賾妙該,儒宗精集,處滿思懼,居安慮危,可謂名將名臣,望古難儔者也。今筮兆斯吉,玄板宜鎸,敬勒芳猷,寄諸沉石。其詞曰:
白水遺緒,丹陵遠裔。軒冕從容,羽儀載世。珪社相屬,鼎鐘無替。惟公秀出,早擅英圖。七年奇幹,千里名駒。學窮齊魯,武備孫吳。廟堂勝略,帷帳奇謨。丹襜亟卷,朱傳恆驅。是曰公才,寔惟王佐。燮理攸屬,股肱斯和。氛祲皆殲,妖徒並挫。舍爵冊勳,諒資恆典。照耀朱紱,優遊玉鉉。升降有章,進退無腆。飄颻遠戍,零落遐年。他鄉風日,何處山川。悠悠九地,杳杳三泉。故都已屆,龜謀且吉。雪照寒田,雲埋冬日。萬古無朽,千秋茂實。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